高二政治教案:《人的認識從何而來1》教學設計
來源:學科網(wǎng) 2018-11-15 11:35:11
【學習目標】——導
1、識記實踐與認識的關系。
2、理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3、理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重難點】
重難點:實踐和認識的關系
一、基礎梳理——思
1、實踐與認識的關系是什么?
2、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3、人們獲得認識的途徑有幾個?
4、如何理解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5、如何理解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6、為什么說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二、合作探究——議、展、評
1、下列諺語主要體現(xiàn)的哲理歸類(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1)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2)吃一塹,長一智
(3)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
。5)說了不算,做出來再看。
。6)精通的目的全在于應用
。7)沒有調(diào)查就沒有發(fā)言權
。8)學以致用
。9)社會一旦有某種需要,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2、20世紀20年代,弗萊明第一個發(fā)明了抗生素青霉素?股貑柺篮,肺炎、腦膜炎等疾病得到了救治,抗生素成為應用最廣的治療藥品。然而大量的臨床實踐使人們發(fā)現(xiàn),抗生素具有導致血液疾病和產(chǎn)生耐藥性等弊端,F(xiàn)在,醫(yī)學界也不再 把抗生素看成靈丹妙藥。而是慎重使用抗生素。
以上材料是怎么樣體現(xiàn)“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個道理的?
三、自我檢測——檢
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這句話包含的哲理是( )
、賹嵺`是認識的來源 ②實踐是聯(lián)系主觀與客觀的橋梁 ③實踐出真知 ④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首要的基本的觀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由于戰(zhàn)爭的需要,古代人設烽火臺,用烽火和狼煙為信號傳遞軍情。同樣的原因,促使現(xiàn)代人創(chuàng)造了無線電波發(fā)報、雷達等科學技術去探測和傳遞軍情。”這說明( )
A.實踐是認識的惟一來源
B.人類的認識總是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發(fā)展
C.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D.實踐不斷給人們的認識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zhì)手段
3、“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其哲學寓意是( )
A.實踐是客觀的物質(zhì)性的活動B.實踐是檢驗認識的唯一標準
C.一切真知都來自于實踐D.實踐是認識發(fā)展的動力
4、沒有調(diào)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從認識論上說,這是由于(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檢驗標準B.物質(zhì)對意識有決定作用
C.理論必須與實踐相結合D.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獲得知識
5、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就是檢驗認識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論相符合
B.已被實踐證明的真理相符合
C.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符合
D.客觀事物及其規(guī)律相符合
【日日清】——清
1、課后完成“分層訓練”《意識的作用》。
2、下節(jié)課堂上完成“狀元之路新課標政治必修4”《人的認識從何而來》課時作業(yè)部分。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