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復習歷史中國現(xiàn)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2024-11-08 14:38:13網(wǎng)絡整理
中國現(xiàn)代史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鞏固時期:1949—1953年
1.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山西縣西柏坡召開;6月毛澤東發(fā)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2.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北平召開,通過《共同綱領》。
3.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籌建新中國之時,提出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新中國成立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在建國的第一年里(1949.10—1950.10)同蘇聯(lián)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成立,中國科學院成立
4.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司令員:彭德懷。
5.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guī)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2月14日,中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6.1950—1952年底: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廢除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被消滅,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農村生產力大大解放,為國家的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7.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意義: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了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大團結。
二、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53—1956年
1.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計劃的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國家開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2.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3.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fā)展為公私合營;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寫入憲法,成為我國的基本制度
4.1954年4—7月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關于解決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的國際會議。
5.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召開(“人民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
6.1955年4月: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亞非國際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農業(yè)、手工業(yè)社會主義改造掀起高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成立
7.1956年4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fā)表《論十大關系》;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實現(xiàn)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三、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
1.1956年:中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使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嶄新的局面。
2.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開(分析我國形勢新變化)這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良好開端。“長期共存,相互監(jiān)督”方針提出
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指標都大幅度超額完成;2月毛澤東發(fā)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4.1958年: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這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和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成立;5月1日北京電視臺開始試播;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中國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建成,標志著中國開始跨入原子能時代
5.1959—1961:中國國民經濟發(fā)生嚴重困難。
6.20世紀60年代初:西藏地區(qū)完成民主改革,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翻身當家做了主人,進入社會主義階段。20世紀60年代中期,毛澤東左傾思想的影響,認為只有文化大革命才能奪回所謂的“走資派篡奪了的權力。”
7.1961年春:黨和政府全面調整國民經濟 ,恢復發(fā)展生產。
8.1964年6月,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試驗成功;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
9.1965年,國民經濟的到恢復和發(fā)展;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四、“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
1.1965年11月,姚文元《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成為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
2.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委員會通知》(簡稱“五一六通知”);8月,中共本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這兩次會議的召開標志文革開始,發(fā)出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組”;10月,我國擁有可實戰(zhàn)的導彈;中國戰(zhàn)略導彈部隊組建成功,主要擔任核反擊任務。
3.1967年:1月,“一月風暴”;2月前后,老革命家被誣為“二月逆流”;氫彈研制成功
4.1969年:北京地鐵開始營運
5.1970年:我國成功發(fā)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1號,成為第5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國家。
6.1971年4月: “乒乓外交”
7.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
8.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9.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lián)合國大會恢復了我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
10.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中美雙方在上海簽署了《中美聯(lián)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
11.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建交。
12.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秈型雜交水稻。
13.1974年: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
14.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15. 1976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逝世;10月華國鋒、葉劍英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四人幫”),標志“文化大革命”結束。
16.1977年:恢復高考。
五、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改革開放時期):1978年至今
1.1978年5月: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展開。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5月1日,北京電視臺更名為中央電視臺
2.1978年底(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2月18日—22日),(12月13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內容:全會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否定“兩個凡是”,確立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十一屆三中全會意義:是建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他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中古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并形成“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3.1978年底、1979年初: 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的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
4.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實現(xiàn)兩岸;;12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簽訂《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公報》;
5.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建立經濟特區(qū),開始對外開放;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fā)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中國加入世界產權組織,參加聯(lián)合國裁軍工作會議,中國在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代表權得到恢復,恢復在世界銀行的合法代表權;四川省廣漢縣向陽公社在全國率先取消人民公社,“改社建鄉(xiāng)、政社分開”;5月,中國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發(fā)射遠程運載火箭;9月,中共中央發(fā)出加強和完善農業(yè)生產責任制的文件;
6.1981年9月:“葉九條”;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fā)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7.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撒切爾夫人訪華,中國拒絕英方“用主權換治權”的提議
8. 1982年:11月,全國人大五屆五次會議頒布了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八二憲法)。
9.1984年:5月,開放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放區(qū),增設海南經濟特區(qū);12月,正式簽署關于香港問題的中英《聯(lián)合聲明》;全國人大六屆二次會議通過一國兩制的構想。鄧小平提出“不結盟”政策;中國成為國際原子能機構正式成員國;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成功發(fā)射第一顆試驗通信衛(wèi)星
10.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重點是國有企業(yè)改革。鄧小平提出了和平與發(fā)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的重要論斷;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和環(huán)渤海地區(qū)開辟經濟開放區(qū);全國科技工作會議后,中共中央發(fā)出《關于科學技術體制改革的決定》
11.1987年:4月正式簽署關于澳門問題的中葡《聯(lián)合聲明》;中共十三大,鄧小平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百萬大裁軍工作勝利完成。
12.1988年:中國成為聯(lián)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特別委員會成員;九月:鄧小平第一次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
13. 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成立,簡稱APEC;組織“希望工程”;中國首次參加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
14.到20世紀90年代初,中國初步形成經濟特區(qū)—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qū)—內地這樣一個多層次,有重點,點面結合的對外開放格局;九十年代以來: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天上衛(wèi)星轉發(fā),地上有線網(wǎng)絡傳輸”的廣電覆蓋新格局逐漸形成
15.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首次舉辦亞運會;設立上海浦東開放區(qū);起草并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行政區(qū)基本法》;4月,中共做出開發(fā)開放浦東的重大決策(從1990年開始,中國進入國際衛(wèi)星發(fā)射市場)
16.1991年: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中國加入亞太經合組織。
17.1992年:;鶗c海協(xié)會達成“九二共識”,即“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18.1992年初:鄧小平南方談話,強調發(fā)展才是硬道理。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19.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了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20.1993年11月,中國出席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1月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21.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投資保護法》
22.1995年初:江澤民提出《為促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完成而繼續(xù)奮斗》(“八項主張”),成為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的指導思想;“安居工程”
23.1996年4月: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克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俄羅斯五國元首在上海會晤,成立“上海五國機制”
24.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
25.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寫入黨章,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大會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進行了闡述,提出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歷史任務
26.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qū)正式成立;我國成功發(fā)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
27.20世紀末:中國整體上進入小康社會。
28.2000年春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9月,出席聯(lián)合國首腦會議。
29.2001年:11月,中國被接納為世貿組織(WTO)成員;10月21日,亞太經合組織在上海召開;中、俄、哈、吉、塔加上烏茲別克斯坦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30.2003年:我國成功發(fā)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州五號”,首位宇航員是楊利偉;上海磁懸浮列車投入營運
31.2005年:神舟六號發(fā)射成功
32.2006年,青藏鐵路全線貫通
33.2008年6月9日,“中星9號”通信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直接服務于國家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衛(wèi)星直播領域;12月15日兩岸“三通實現(xiàn)”
相關推薦:
高考歷史復習方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