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紀念劉和珍君》教學設(shè)計(二)(3)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18-11-22 16:32:30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分析劉和珍君的形象和高尚品質(zhì)。
2、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檢查布置的作業(yè)
(一)劉和珍是怎樣的一位青年?
明確:文章沒有詳細介紹劉的事跡,只是記敘了幾次印象。
1、“然而在這樣的生活艱難中,毅然預(yù)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就有她”。
“然而”強調(diào)了她與眾不同,“生活艱難”說明她“預(yù)定全年”需要很大的決心。“毅然”則進一步強調(diào)她的勇氣。生活雖艱,預(yù)定《莽原》--追求進步思想,渴求真理。
2、“能夠不為勢利所屈,反抗一廣有羽翼的校長的學生”。
不屈勢力,反抗校長--富于斗爭精神。
3、女師大復(fù)校,她“慮及母校的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慮及前途,黯然淚下--有思想,有遠見,富有責任感。
4、始終微笑,態(tài)度溫和--和藹善良。
5、欣然請愿--敢于斗爭。是一位熱血青年。
(二)題目為“記念劉和珍君”,但明顯不是全在寫劉和珍,那么請同學們找出文中一共寫了幾類人?作者對他們的態(tài)度和感情怎樣?
明確:
①愛國青年:包括劉和珍、楊德群、張靜淑、猛士和“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擴大一些是數(shù)百死傷者,再擴大一些是請愿的群眾。(以劉和珍君為代表的)
無比哀痛地悼念劉和珍等遇害青年,奉獻他的悲哀和尊敬,一方面告誡愛國青年要注意斗爭方式,另一方面頌揚“為了中國而死的中國的青年”的勇毅,激勵人們“更奮然而前行”。(對他們的態(tài)度:尊敬、頌揚、激勵,感情:悲)
體現(xiàn)在第一小節(jié),如“但在于生者,卻大抵只能如此而已。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xiàn)在,卻只能如此而已。”兩個“只能如此而已”體現(xiàn)出作者對死者的哀痛之情,后者的感情更加沉重。同時也表達作者認為未能以更好的方式悼念死者,深感歉意。
如第七小節(jié):
“嗚呼,我說不出話來,但以此記念劉和珍君!”——文章結(jié)尾,哀痛到了極點。
、诜磩优桑憾戊魅饒(zhí)政府、流言家、當局者、有惡意的閑人
對他們的態(tài)度:控訴抨擊,揭露他們丑惡的嘴臉;感情:憤、恨
A、如:作者一再說“我實在無話可說”、“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這是為什么?
明確:
第一小節(jié):
“我實在無話可說”--烈士被殺,無限悲痛,不能不寫,很有必要。但是“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無話可說,不是真正的無話可說,而是憤怒!反動派的殺害人民的兇殘,文人的污蔑和惑眾的下劣,令人說不出話來。
第四小節(jié):
“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這一部分描述了慘案發(fā)生的經(jīng)過,面對慘案過后的沉默無聲的社會現(xiàn)實,作者發(fā)出這樣的感慨,表達作者的憤懣之情。
“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論調(diào),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jīng)出離憤怒了”,魯迅每次觸及走狗文人時,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鄙視和憤慨,曾用筆墨形象地描繪過走狗的劣性:“每一個破衣服人走過,叭兒狗就叫起來,其實并非都是主人的意旨和使喚。叭兒狗往往比它的主人更嚴厲。”
B、還有像“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懂嘚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這幾句:
“慘象”指反動軍閥的血腥鎮(zhèn)壓。“流言”指走狗文人的無恥讕言。這兩個詞回答了“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啊。沉默呵”這是對反動派罪行的憤怒控訴。這里不是贊許“沉默”,而是對中國反動派的高壓政策所造成的這種黑暗的沉默現(xiàn)狀表示極大的憤慨。從與后面一句聯(lián)系來看,第一個“沉默啊”感情深沉,感嘆的成分較強;第二個“沉默呵”感情較為激越,憤怒的情緒較突出。為喚醒民眾,作者在最后指出“沉默”的兩種前途:一種是爆發(fā),一種是滅亡。從句式看是選擇復(fù)句,表明只存在一種可能。表面上看,作者并不肯定哪一種,似乎只客觀地指出衰亡民族的兩種不同的發(fā)展前途,但是實際上暗示,只有“爆發(fā)”才是唯一出路,作者肯定的是后者。作者用這一復(fù)句,既是對反動派的警告:殺人者別得意,沉默到了極點就將是爆發(fā)的時刻,更是對“后死者”的呼喚、激勵、鼓動。全句感情高度激昂。
這里用了兩個“尤”字,兩次使用,絕非偶然,它反映了作者對奴才走狗的不可遏止的不同尋常的恨。(朗讀時,“流言家”“下劣”要重音讀出,讀得鏗鏘有力,只有這樣才能傳達出作者的無比憤慨和仇恨的感情)由此看出,作者因“悲恨”而感到有寫的必要,因“恨”而無話可說。
、勐槟镜拿癖姡河谷、無惡意的閑人
對他們的態(tài)度:喚醒 感情:怒(怒其不爭)
“悲”、“憤”和“恨”三種情感在文章中交織著。
總結(jié):由此可見作者寫作的目的除了要悼念在慘案中犧牲的愛國者劉和珍等人外,更深遠的意義應(yīng)在于評述慘案,以此來鼓勵生者、激勵猛士,揭露敵人,喚醒庸人而紀念劉和珍正是寫作目的的切入點。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