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紀念劉和珍君》優(yōu)秀教學設計(三)(3)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紀念劉和珍君》優(yōu)秀教學設計(三)(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2 16:27:28


  四、典題拓展

  板書:局部思路

  1.分析第一部分(一、二節(jié))的思路

  (1)學生齊瀆后,思考本部分寫作的緣由,文中是否有提示性的語句?如何理解這句話?作者為什么一再強調?

  明確:文中具有提示性的語句是“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句話在文中出現(xiàn)了兩次。“必要”何在呢?其一是要悼念、祭奠遇害者劉和珍君,正如文中所言:“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其二則在于喚醒庸人,因為“造化又常常為庸人設計,以時間的流駛,來洗滌舊跡,僅使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給暫得偷生,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魯迅先生為了讓人牢記這筆血債,喚醒國人打破這“非人的世界”也“覺得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

  板書:奠烈士 醒庸人

  (2)學生討論:從寫作的緣由出發(fā)是常見的思路,為什么關于寫作緣由說了那么多的話,也就是思路在第一、二部分為什么老圍繞這一點展開?

  明確:可以看出,作者借寫作緣由這個話題,把發(fā)生慘案兩周來各方面的動態(tài)都概括進去了。愛國力量方面,學校舉行追悼會,程君深情地懷念著劉和珍,可見正義力量并沒有屈服段政府的淫位,他們照樣悼念被段政府誣指為“暴徒”的遇害者。反動勢力方面,提出了“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中間狀態(tài)的市民,則勾畫了他們淡漠的情狀,此事在他們心中僅留下“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維持著這似人非人的世界”一句,就是對當時政治形勢的概括。再則,魯迅把兩周來自己感情的歷程也坦陳在讀者面前,大悲、大哀、大憤、大怒,為全文營造了濃郁的抒情氛圍,表現(xiàn)了作者的愛憎之情,體現(xiàn)了由愛到憎的邏輯思路。

  板書:思路順序

  愛 邏

  憎 輯

  2.分析第二部分(三、四、五節(jié))的思路

  指名3位同學分別朗讀三、四、五節(jié),讀完后組織學生討論:第二部分是按怎樣的思路布局的?怎樣理解三、四、五節(jié)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

  明確:第二部分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思路的,先回憶作者與劉和珍的最初相識,再詳細敘述她遇難的經過。遇難又分兩步,從事件概況到遇害細節(jié)。

  第三節(jié)側重寫劉和珍生前的事跡,即她在女師大學生運動中的出色表現(xiàn)。魯迅先生寫與劉和珍的關系,謙虛地自稱為“茍活到現(xiàn)在的我”;在寫向劉和珍致哀時,又用了“奉獻”一詞,充分表達了對烈士的高度贊頌和深切的悼念之情。接著作者寫劉和珍在學生運動中和平時的表現(xiàn),反復寫到她“始終微笑著,態(tài)度很溫和”,其意蘊是說,世上哪有這樣的“暴徒”?為下文劉和珍慘遭槍殺作了鋪墊。正因為劉和珍君的出色表現(xiàn),劉和珍君的“溫和”“微笑”使魯迅先生“不料”“也不信”,“況且始終微笑著的和藹的劉和珍君”會“無端在府門前喋血”。但面對血淋淋的殘殺,無恥的誣蔑和卑鄙惡劣的流言蜚語,魯迅先生不能不感到:“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極度的憤怒使魯迅先生發(fā)出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的呼喊。由此,魯迅先生在第五小節(jié)中懷著悲憤的心情追敘了劉和珍等無端遇害的具體經過,贊揚烈士臨難沉著、勇敢和互相救助的精神,進一步聲討反動軍閥屠殺愛國青年的滔天罪行。

  板書:

  追述生前事跡 生前 時

  詳寫遇難經過 遇害 間

  3.分析第三部分(六、七節(jié))的思路

  (學生齊讀兩遍)

  提問:這部分是按怎樣的思路布局的?

  明確:這部分先否定了徒手請愿的做法,痛心地指出愛國青年的犧牲沒有解決什么問題。 非人的世界“依舊太平”。并以“煤的形成”作比喻,深刻闡明“人類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往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才能前進一小步,而且“請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況是徒手”。由此,沉痛地指出這次慘案的經驗教訓,意在告訴國民認清反動統(tǒng)治者“吃人”的本性,吸取血的教訓,改變戰(zhàn)斗方法。然后將筆鋒一轉高度評價和熱情歌頌了她們“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優(yōu)秀品質和崇高精神,肯定了死傷者對于將來的意義:“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鼓勵“真的猛士”要奮然而前行?梢娺@部分是按由否定到肯定的邏輯順序布局思路的。

  板書:

  提問:如何體會作者的匠心?

  明確:從作者獨具匠心的安排中,我們可以體會到,魯迅當年在群眾斗爭面前,確實是一位導師。他既不肯定一切,一味頌揚。也不否定一切,把慘案當作無渭的犧牲而大潑冷水。他從“人類的血戰(zhàn)前行的歷史”規(guī)律和舊中國沒有合法斗爭地位的現(xiàn)實出發(fā),冷靜地總結血的教訓,告誡斗爭者改變斗爭方式。他在l 926年就提出“血戰(zhàn)”的思路,即暴力革命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確實是遠見卓識。思路從寫否定的一面又轉向寫肯定的一面,篇未不致陷入消沉,可以鼓舞人們前仆后繼奮然前行,收束在高昂的吶喊聲中。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revolutshibainupartnership.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