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統(tǒng)編版《故都的秋》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一語文教案:統(tǒng)編版《故都的秋》

來源:網絡整理 2024-11-04 21:23:32

  故都的秋

  【教學目標】

  1.了解郁達夫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風格。

  2.學習文章“景”和“情”和諧統(tǒng)一的寫作方法,并進一步掌握散文的“形”與“神”的關系。

  3.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所寄托的感情。

  4.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懷。

  【教學重難點】

  1.學習作者描寫景物的方法。

  2.“景”和“情”和諧統(tǒng)一的寫作方法。

  3.掌握散文“形”和“神”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春天是嫵媚的,夏天是熱情的,冬天的寒冷的,那么秋天呢?(同學們發(fā)言)“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毛澤東讀到的是壯麗,“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柳永讀到是凄苦。郁達夫呢?讓我們通過《故都的秋》來看一下。

  二、作者、作品及時代背景簡介:

  郁達夫(1896—1945),現(xiàn)代作家。浙江省富陽縣人。1913年留學日本,1922年回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與郭沫若、成仿吾等組織了“創(chuàng)造社”,曾在北大、武昌師大、中山大學任教。1930年參加“左聯(lián)”?箲(zhàn)爆發(fā)后,投入到抗日救亡運動,并到新加坡積極宣傳抗日,后流亡到蘇門答臘。1945年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遲桂花》等。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連年內戰(zhàn),民不聊生,讀書人衣食無安,居無定所。為了謀生,作者輾轉千里,顛沛流離,飽受人生愁苦與哀痛。因此,他的作品帶有濃重的主觀色彩,形成感情意味濃厚的浪漫主義傾向。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解課文。

 。ㄒ唬┙處熇首x課文,學生注意文中生字詞。(投影)

  潭柘(zhè)寺    椽(chuán)    著(zhuó)衣

 。ǘ⿲W生速讀課文,篩選文中的信息。

  1.作者在文中描寫了幾幅故都的秋天景物的畫面。(板書)

  2.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點?

  討論明確:

  1.共五幅畫面:清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殘鳴、都市閑人、秋日秋果。

收藏

相關推薦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m.revolutshibainupartnership.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