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高考語文優(yōu)秀作文:從比較中認識事物
2019-08-25 15:16:46網絡整理
2019年上海高考語文優(yōu)秀作文:從比較中認識事物
傾聽不同國家的音樂,接觸不同風格的異域音調,是一個比較的過程。外國歌曲不斷刷新著熱門歌曲的榜單,但是人們通過比較,對中國風的音樂有了新的認識,因此優(yōu)秀原創(chuàng)中國風歌曲的評論區(qū)也從不缺支持和叫好的聲音。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歌劇《圖蘭朵〉中嵌入《茉莉花》的旋律;希臘作曲家雅尼在《夜鶯〉中巧用中國竹笛,演繹了西方人眼中的東方童話……當我們在那些中西合璧的絕世之作中找到中國味時,總能產生深深的共鳴。經過比較,人們會對中國味有更深刻的感知,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找中國味。
認識事物,是發(fā)現(xiàn)事物獨一無二的特征,這種發(fā)現(xiàn)源自對事物之間的比較。不僅認識中國味需要比較,認識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比較。比較就意味著要和其他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分析。有哲學家認為,認識一事物的本質應當把它放在與其他事物的聯(lián)系中,而不是割裂開來。因此,從比較中認識事物,是一種理性而客觀的認識事物的方式,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通過比較認識了事物,我們最終會對事物有一個態(tài)度:喜歡,無感,討厭,等等。這些態(tài)度并非空穴來風,是在經歷了比較后建立在對事物較為全面和冷靜的分析基礎上的。
但是人們認識事物的方式有時候會出現(xiàn)錯誤,喜歡跟著感覺走。比如,中美貿易摩擦爆發(fā)后,不少人號召支持國貨,有一群人跳出來喊“買蘋果不買華為就是不愛國”。再比如,孫楠夫婦不讓孩子接受正規(guī)教育,把孩子送進無資質的國學培訓學校,不少人據此在網絡上倡導對“國學熱”進行反思,卻有一群人跳出來罵反思國學的人:“國學是傳統(tǒng)文化,豈容質疑?質疑國學就是不愛國。”
這些情緒激動、唾液橫飛的人,固然有一顆愛國之心,但是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缺乏比較和洞察,喜歡非黑即白的評價模式。比較華為和蘋果,才能知道華為的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如此,華為才能發(fā)展得更好。比較國學培訓和正規(guī)教育,才知道國學中哪些是要保留下來哪些是要淘汏的,好比魯迅在《拿來主義》中的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當前這個全球化、多元文化時代中,不管是國家還是個人,對自我身份保有清醒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淹沒于時代潮流之中。中國人的中國本色,應該是從比較中發(fā)現(xiàn)和獲得的。走出民粹主義的狹隘和先入為主的偏激,才能在多極化的世界中站穩(wěn)腳跟,包容外來文化,繁榮本國文化。中國味,不應該是終點,而應是一個全新的起點。
由點帶面,以理服人。由認識中國味需要比較,推及所有事物都需要比較。從比較中認識事物,是種理性而客觀的認識事物的方式。文章緊扣所給材料,使論題擴大而分析透徹。繼而,通過正反例證,使論點更加明確具體。
言簡意賅,一語中的。本文的語言,簡潔凝練切中肯綮。如“中國味,不應該是終點,而應是個全新的起點”這樣的句子,詞約義豐,簡明曉暢,不僅增添了文章的文采,也成為主要的賦分點。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