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飲食 > 高考食譜 > 高考期間考生該怎么吃?吃得過飽反而不利于發(fā)揮

高考期間考生該怎么吃?吃得過飽反而不利于發(fā)揮

2019-05-21 18:03:09網絡整理

  轉眼間又到每年的高考季了,在這段忙碌的日子里,考生該怎么吃?家長該如何給孩子做好飲食上的保障?本期《大家養(yǎng)生》特邀國家一級公共營養(yǎng)師、合肥市營養(yǎng)學會秘書長凌以聳,與大家聊一聊高考期間考生該如何吃。

  大家推介:凌以聳 合肥市營養(yǎng)學會創(chuàng)始人兼秘書長,營養(yǎng)學國際研修(NIAS)首名國內培訓講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yǎng)師和健康管理師,安徽餐飲協會廚師專業(yè)委員會特聘顧問。

  問:高考臨近,考生們需要補充哪些營養(yǎng)?可以多吃哪類食品。

  凌以聳:這要從兩個層次來講,長期來看,想讓孩子大腦發(fā)育得更好,要注重營養(yǎng)均衡,優(yōu)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omega-3要補充足。

  短期來講,優(yōu)質蛋白的效果可能不是特別明顯,這時就更加注重熱量的配比,也就是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孩子特別是在大量用腦時不能處在血糖低的狀態(tài)下,一般來說三餐之間可以增加“兩點”。其次是omega-3,還有各類維生素,這可以通過各類蔬菜、水果來搭配。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在進入考場前,不能吃得過飽,如果吃得過飽會導致消化壓力變大,導致血液輸送氧氣的比例降低,導致大腦運行效率降低。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吃完飯感覺到困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考前適當地處在饑餓狀態(tài),更容易超長發(fā)揮。

  另外,我們現在將氧氣也作為一種營養(yǎng)元素,考前適當深呼吸,可以保證大腦的運行效率。

  問:補充營養(yǎng)應遵循哪些原則?

  凌以聳:補充營養(yǎng)最大的原則就是要均衡,營養(yǎng)素要多樣、安全,如果說吃了不衛(wèi)生的食物導致腹瀉,那對于高考來說是滅頂之災。另外營養(yǎng)素要優(yōu)質,例如同樣是蘋果,新鮮的蘋果營養(yǎng)豐富,吃下去是有益的,如果蘋果放時間長了,不新鮮,營養(yǎng)素流失了,吃下去沒有辦法補充營養(yǎng)。

  問:關于補充營養(yǎng),大眾認知中有哪些常見誤區(qū)?

  凌以聳:很多人會覺得,孩子馬上要高考了,要多吃一些補品,或者是以前從來沒有吃過的食物。其實人體接受一種食物需要一定的過程,如果短時間內過量補充,對大腦功能沒有任何好處,還會導致食物不耐受或食物過敏,其實給孩子吃一些普通的、平時常吃的食物,只要營養(yǎng)素是均衡的就可以了。

  例如我們常推薦的牛奶、酸奶、谷物、薯類,這些食物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升糖指數也不是很高,能為孩子補充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營養(yǎng)素也比較均衡和安全,不會食物不耐受或食物過敏。

  問:很多家長覺得孩子腦力辛苦,讓孩子大量吃核桃、營養(yǎng)品甚至是增強記憶力的藥品,有這種必要嗎?

  凌以聳:首先補腦是不提倡藥品的。另外我們常說的補腦的食物,如核桃、三文魚,從長期來說是對大腦發(fā)育有幫助的。人在6歲以前,大腦發(fā)育是一個高峰期,這個階段營養(yǎng)均衡多吃這些食物是有益的,但是說馬上就要高考了,現在再來多吃核桃之類的食物是沒有什么必要的。原則是沒有必要在短期內做大量的改變,這樣有可能會導致一些意想不到的傷害。

  問:考生在復習備考期間,免不了要開夜車,需要給孩子增加宵夜嗎?

  凌以聳:這是有必要的,例如孩子晚餐是在5、6點吃的,學習到11、12點,身體是需要補充碳水化合物的,可以選擇易消化的流質食物為主,比如小米粥、溫牛奶、好消化的水果。但是注意不要吃得過多,否則會影響睡眠。

 

[標簽:考生飲食 備考飲食]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