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語文復習方法 > 高考語文答題套路 語文輕松140

高考語文答題套路 語文輕松140

2019-04-25 20:30:32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高考語文答題套路 語文輕松140

高三的同學們已經進入到了高考復習階段,那些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往往會感到壓力很大,很難適應高三復習節(jié)奏,也跟不上老師的復習進度。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考語文答題套路 語文輕松140》,僅供大家參考查閱!

高考語文文言文答題套路

文言實詞釋義題往往考查多義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義詞及詞類活用等知識點。

【答題技巧】:記。簩嵲~理解題不完全在于考你是否記得實詞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會利用上下文進行推測。掌握常見的理解和推斷實詞在文中含義的方法:

■第一種:從語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詞性

■第二種: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三種:從語境暗示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四種:從字形構成的角度推測詞義

■第五種: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

■第六種: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

■第七種:從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斷詞義

高考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答題套路

現(xiàn)代文閱讀有9分。我們要求同學答題前,都要默想一下現(xiàn)代文閱讀之口訣。即:問什么答什么,怎么問怎么答;就近找答案,盡量抄原文;抓住關鍵詞,短語答題目,分條來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據(jù);一篇文章看開頭和結尾,一個段落看第一句和結尾句。

當然,至于如何看句子之間的關系,如何看過渡句過渡段,什么承上啟下,什么鋪墊烘托,還是要理解的,平時腦子里還是記一些有關文章理論的術語。

一般論述類和說明類文章的閱讀(9分)

考綱陳述:

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綜合:(1)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結構,把握文章思路。(3)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依據(jù)文體特征讀懂文章

(1)根據(jù)文體特征讀懂文章。一類是以社會科學為研究對象的一般論述類文章(學術論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議論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涉及到經濟學,教育學,文化學歷史學,語言學,美學等,且內容多為介紹學術論點及其分論點,論據(jù),背景和意義。一類是以自然科學為對象的科技說明文,主要運用說明的表達方式行文,內容多為介紹新科技新發(fā)現(xiàn)新認識,主體文字若干段落從不同角度具體介紹這個“新”:背景,構造,原理,特點,現(xiàn)狀,發(fā)展,評價(優(yōu)點缺陷)及其研究應用前景。(根據(jù)文體特征,可邊閱讀邊猜測下文內容,提高閱讀速度。)

(2)注重整體閱讀。逐段閱讀,標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頭腦中大體復述各段內容。最后在找到全文說明對象(議論對象)的基礎上整合文意。

高考語文作文答題套路

1、 高考語文作文書寫 字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工整,切忌潦草。

2、 高考語文作文草稿 不用通篇打草稿,但文章的第一段一定認真打好草稿,后面寫一下提綱,把關鍵素材也提前寫幾個關鍵字,避免遺忘。

3、 高考語文作文審題 審題一定要準,可以把由材料推出的所有關鍵詞羅列出來,然后圍繞一個你最想寫的關鍵詞構思。

4、 高考語文作文時間 高考作文的寫作時間一定保證在提前一個小時動筆,爭取45分鐘內寫完。

5、 高考語文作文結構 5—8段最好,一線串珠、板塊結構是首選結構,因為層次清晰,特別實用。

6、 高考語文作文狀態(tài) 考前把本文提供的或自己準備的素材反復看幾遍,保持狀態(tài)。

以上《高考語文答題套路 語文輕松140》由有途網整理發(fā)布,更多高考經驗及最新高考資訊請持續(xù)關注有途網!

[標簽:高考資訊 復習指導]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