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圓夢北京大學
2019-05-07 13:41:18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牟星光、牟星名:雙胞胎通過博雅計劃上北大
來自黑龍江省的牟星光、 牟星名是雙胞胎兄弟,分別被北大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錄取。兄弟倆從高中起就心向北大并為之努力,雙雙獲得北大博雅計劃資格,并在考核中發(fā)揮出色,最終得償所愿,圓夢燕園。
兄弟兩人平時各玩各的,哥哥喜歡看書,弟弟愛看動漫,但經常一起打羽毛球。學習方面,兩人成績一直在班里排前三。
李宇軒:理科第一名選擇所鐘情專業(yè)
來自北京八中的李宇軒是2017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一直對計算機學科有濃厚的興趣。在獲知北大今年新設由圖靈獎獲得者 John E. Hopcroft 教授打造“圖靈班”的基本情況后,他堅定地報考了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希望在明年暑期通過選拔進入這個以“挑戰(zhàn)計算科學極限、推進智能科學前沿”為目標的30人小班,成為第一批從“圖靈班”走出的未來世界計算機行業(yè)領軍人才。
對于專業(yè)選擇,李宇軒表示,因為之前愛玩游戲,希望自己以后能開發(fā)一款游戲。談到學習方法時,他說即使在高三備考時也沒太大壓力,主要還是素質教育。他建議高三學生不要熬夜學習,要注重效率。
李子琳:《中國詩詞大會》亞軍圓夢中文系
今年北大新生中還有首屆詩詞大會亞軍李子琳。她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高考664分。因為從小喜歡經書、詩詞,她報考了北大中文系。
李子琳從小就系統(tǒng)地學習國學,三四歲開始背詩詞、經書,十歲開始進行系統(tǒng)背誦。直到現(xiàn)在,她每天早晚都會背一會兒書。談及以后的規(guī)劃,她說志向是學經濟學,興趣是詩詞。因為詩詞對她是一個很享受的興趣,所以不想進行專業(yè)研究。具體還得看自己在大學里的學習情況。
葛孟帥:繼續(xù)天文學之緣
葛孟帥是今年山東省理科第十名。他曾在高二暑假來北大參加天文學科的暑期課堂,從此與天文學結下不解之緣。高考成績公布后,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北大天文學專業(yè),在燕園繼續(xù)“仰望星空”。
多才多藝的葛孟帥參加過物理、化學、生物奧賽,也拿過語文和作文的獎項。他說:“不會寫歌的吉他手不是好學霸。”在即將離開母校進入北大之時,他和同學一起發(fā)布了原創(chuàng)歌曲MV《時光白駒》,紀念高中三年的激揚青春、不懈追求。他希望入校后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組建一個樂隊。
朱國營:村里首位本科生
通過“筑夢計劃”圓夢北大的朱國營,來自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井龍溝村,是村里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本科生,也是這個貧困縣歷史上首位考上北大的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朱國營一直住校,全家人不常住在村里?煽忌媳贝筮@件事,還是讓他在村里家喻戶曉了。更讓他感到興奮的是,北大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副院長金鑫親自為他送去北大錄取通知書。
朱國營非常感謝“筑夢計劃”為他敲開了北大之門,成為改變他這個農村孩子命運的一條“筑夢路”,由此北大變得不再遙不可及。選擇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的他,特別關注氣候和空氣現(xiàn)狀,也關心國家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他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會一步一步走,潛心學術研究,繼續(xù)深造。
徐立行:來自臺灣的元培新生
來自臺灣建國中學的徐立行是北大元培計劃新生。中學時,他就對人類學、社會學等人文學科感興趣,曾糾結在校所學知識將來是否有用武之地。高中得知北大元培計劃實行先通識教育后分專業(yè)培養(yǎng)后,他果斷報考了這一計劃。
在元培學院進行一周的新生開學培訓后,通過各學院老師的專業(yè)介紹和學長的經驗傳授,徐立行感受到了濃厚的學術氛圍。他喜歡法學,計劃將來出國留學,考取美國法學碩士,到不同的地方感受不一樣的環(huán)境和文化。
劉雅榕:選擇網(wǎng)紅專業(yè)古生物方向
元培學院新生劉雅榕是云南省文科實考分第二名學生。從小喜歡生物的她,堅定地選擇了因“一個人的畢業(yè)照”而走紅網(wǎng)絡的古生物方向。
在常人眼中,文科生進入大學后一般會選擇社會科學或人文科學的相關專業(yè),如經濟管理、法律、中文等。劉雅榕卻計劃走上研究古生物的方向,大膽追逐自己的夢想。對于接下來的四年學習,她會在數(shù)理基礎方面多花精力,彌補理科內容,豐富知識結構,為古生物方向的深入研究打好基礎。她還計劃暑期去博物館進行志愿講解,做一些古生物方面的科普工作。
王皓:保護拉祜族文化
畢業(yè)于云南臨滄市第一中學的王皓是拉祜族考生。他的夢想是保護瀕臨滅絕的家鄉(xiāng)文化——拉祜族文化。系統(tǒng)地完成這項浩大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儲備,發(fā)展家鄉(xiāng)文化產業(yè)需要經濟學、營銷學和傳播學的支持,研究家鄉(xiāng)文化需要社會學和歷史學的助力,保護、傳承并傳播家鄉(xiāng)的文化需要文物保護、信息管理和新聞傳播的相關知識作為支撐,因此他選擇報考北大元培學院。“北大的學科實力和自由不散漫的氛圍能給我提供充足的條件去發(fā)展興趣,元培學院靈活的專業(yè)選擇和跨學科交叉的科研環(huán)境更能讓我實現(xiàn)夢想。”王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