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股神”保送上北大
2019-05-12 20:51:15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9月1日上午9時許,來自廣州的梁昊在媽媽的陪同下來到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報到。
這位 “少年股神”是保送進北大的。他曾獲得全國化學競賽廣東省一等獎、全國 “明天小小科學家”二等獎。
“雙保險”上北大
畢業(yè)于華南師大附中的梁昊,是“雙保險”考上北大的。
從初中起,梁昊就對股票感興趣,一直用業(yè)余時間進行操作和學習。他發(fā)現(xiàn)金融與數(shù)學關聯(lián)很大,就萌生了運用數(shù)學知識分析股市的念頭。為了系統(tǒng)評判股票的投資價值,他建立了收益估值法之數(shù)列模型,計算股票分紅回報率,然后以“參考收益率”作標準反推合理股價。他還從市場有效性出發(fā),探求上證指數(shù)的歷史價值中樞曲線。在此基礎上,他又緊密結(jié)合股票價值與價格波動規(guī)律,提出彈簧小球理論,預測股指未來的趨勢與高低點區(qū)域。
高二那年,梁昊將這套理論寫成了論文——《股票收益估值法與彈簧小球理論——關于股票何時何地中樞與價格波動關系的數(shù)學模型》。高三,他參加了全國第九屆“明天小小科學家”評比,獲得銀獎并贏得一萬元的獎勵。同年,他參加全國化學競賽,獲得廣東省一等獎。憑借這兩個獎項,梁昊獲得北大保送資格。
成績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的梁昊,在今年的北大校長推薦計劃中,還被中學校長稱為“全才”向北大推薦。這為他考入北大又增加了一道保險。
自己掏錢繳學費
與大部分同齡人依靠父母、貸款上學不同,19歲的梁昊自掏5000元錢繳了學費。
這與他“少年股神”的身份分不開。梁昊涉足股市源于一個偶然的契機。2004年9月初,大盤跌得很兇,爸爸覺得抄底時機來了,便帶領對理財感興趣的兒子入市。當時梁昊年僅14歲,以媽媽名義開了戶,用從小積攢下來的5萬多元錢“殺”入股市。除了對資本市場莫名的好奇以外,其他的他一概不懂。幸好家族中有一長者涉獵股市多年,梁昊便拜師于他,完成炒股的啟蒙教育。
隨后幾年,梁昊經(jīng)歷了幾輪牛熊市的考驗,成功過,也遭遇過低谷。他開始總結(jié)過往經(jīng)歷,逐漸形成堅持價值投資和套利交易兩大投資主線的操作理念。 6年下來,當年的5萬元投資成本,已經(jīng)滾雪球般地變成了幾十萬。
梁昊說,他中學炒股不影響正常學習。周一到周五,他都正常上課,見縫插針式地看盤,一般在中午和放學后。他炒股選擇中長線,運用“埋單”的方法伏擊個股,即前一天晚上看中某支股,設置一個符合估值、自己能接受的價格下單伺機“埋伏”。
目標創(chuàng)辦基金公司
這位剛進入大學的“少年股神”,對金融市場熱情不減。報到手續(xù)剛辦完,他就回到宿舍上網(wǎng)進入股市,做了一單。
“我覺得用90后來形容我是不正確的,我更像70年代生人。”略顯成熟的梁昊說。因為喜歡炒股,他選擇了金融學專業(yè),并早早鎖定了北大光華管理學院。
考上夢寐以求的北大,梁昊覺得這只是個新起點,也是奮斗的新開端。在不影響學業(yè)的前提下,他還會繼續(xù)“玩”股票。
“本科畢業(yè)后,我希望能出國繼續(xù)深造,將來從事金融投資工作。我的終極目標是未來能夠創(chuàng)辦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梁昊一直把巴菲特當成偶像,他的目標是擁有一家像伯克希爾-哈撒韋那樣的公司。
梁昊表示,如果將來取得更大的成就,擁有一定的財富和能力,會去做一些環(huán)保事業(yè),回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