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11年高考作文語言出彩攻關(guān)技巧
2019-05-03 09:14:55網(wǎng)絡(luò)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出彩揭秘篇]
談到作文語言,不少高考考生將其視之為難以逾越的“高峰”,常發(fā)“奈何”之嘆而生“難為”之感。不少作文指導(dǎo)之類的文章書籍也用“語言這個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xué)好的”來嚇唬考生。長此以往,愈來愈多的學(xué)生在心理上形成了提高作文語言水平的“難為”心結(jié),其中不少人進而將心理上的“難為”轉(zhuǎn)變?yōu)樾袆由系?ldquo;不為”。因此,近幾年來,在高考評卷場上看到的作文大多是干巴如癟三、味之如嚼蠟的語言表達。
為了幫助大家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取得語言上的突破,筆者從記敘文和議論文的角度分別談?wù)勗谡Z言表達上為作文加分的策略,供大家平時練習(xí)作參考。
一、使課文中的名句、語句、典故等明入作文
例1、《紅樓夢》有一句流傳的話:“受了葫蘆公公騙,至今不信口甜人。”可見,失卻誠信,何談信任?相反,人有誠信,朋友,朋友間便可產(chǎn)生信任。課文《記王忠公逸事》講王忠公用木盒為友人保存珍寶,友人來取時“封識宛然”。誠信是信任的基礎(chǔ),當朋友有誠信時,他許下諾言是會遵守的,他是你心底最后防線,你會為擁有這樣的朋友而放心、驕傲。(《人要有誠信》)
借用法一:根據(jù)行文的需要將課文中相關(guān)名句、語句、典故作為引子來“起興”,以引起要說的話題或相關(guān)的主題。我們學(xué)過《紅樓夢》中的節(jié)選《葫蘆僧判葫蘆案》,故而引用了“受了葫蘆公公騙,至今不信口甜人”,而這句話中的“信口甜人”又與“誠信”密切相關(guān),故而引用。
例2、張愛玲在她的《更衣記》中說,回憶這東西若是有氣味的話,那就是樟腦的香,甜而穩(wěn)妥,像記得分明的歡樂;甜而悵惘,像忘卻了的憂愁。我卻覺得我的那四年,洋溢著樹葉成長的味道,不經(jīng)意時感覺到,使勁兒聞卻什么也沒有。嫩嫩的、淡淡的,有歡樂,有傷痛,有困惑,有迷惘……(陳瀅《樹枝成長的味道》)
借用法二:先簡要的有選擇性地敘述課文故事,后面一是用敘述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正面或反面(往往是反面)談體會,從而與中心思想或話題相系,如例2中簡單地回憶了《更衣記》中的故事,指出“甜而穩(wěn)妥”、“甜而悵惘”,再聯(lián)系自己的“那四年”,“使勁兒聞卻什么也沒有”,再具體在從一個客觀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那四年”:“嫩嫩的、淡淡的,有歡樂,有傷痛,有困惑,有迷惘……”二是用議論將所揭示的話題與主旨相結(jié)合,產(chǎn)生一種論證的氣勢,如例1用《記王忠公逸事》中王忠公為友人保存珍寶之事,簡潔明了,再在后面加上一小段議論,就把“誠信”這個話題展示了出來。
二、使課文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暗入作文
例3、語文是那巍巍昆侖,是那草葉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舊都中國色天香的牡丹;語文是那無聲的冷月,是那靜謐的荷塘,是秦皇島外滔天白浪里的打魚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鷺,是那沉舟側(cè)畔的萬點白帆,是那山重水復(fù)后的柳暗花明。潛過了落滿雪梨花的大自然,讓我們乘著“剛朵拉”到生活中尋找它的答案。(《冷香飛上語文》)
課文中的人物、事物和景物等進入作文是一件令人爽心悅目的事。本段作者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的翅膀?qū)⒚珴蓶|的詩詞、美國惠特曼的《草葉集》、柳永的《雨霖鈴》、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杜甫的詩歌以及朱自清《威尼斯》等課文中的人事景融入到自己的作文中來,顯得亦莊亦諧。當然作者并不是直接地引用,而是經(jīng)過了藝術(shù)的處理,這就好比使用典故的雅詞一樣,將原文或原詩簡縮成一個詞語或短語,使讀者一看便知是用了哪篇課文中的人事物,從而又使文章典雅而顯書卷氣,雅致大度而不俗。
三、使課文中的語流、語勢、語形等進入作文
例4、他含著笑,喚起沉睡的兒子;他含著笑,點起夜色中的第一盞燈;他含著笑,整理兒子零亂的睡鋪;他含著笑,忙著地里的農(nóng)事;他含著笑,在暮色中接過兒子的書包;他含著笑,操持著兒子的一切……(《父愛——兒子成長之魂》)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有這樣一段飽含深情的贊美他的乳母大葉荷的話:“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結(jié)冰的池塘去,/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大堰河,為了生活,/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后,/她就用抱過的兩臂,勞動了。”本文作者明顯借用了這一句式來寫“他”的“父親”,顯得親切自然而又有情調(diào),有內(nèi)函而又聰慧。這也是一個借用課文的好例子。
例5、嗚呼!以奉英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獻英之財興本國之科技,并力反帝,則吾恐英人枕之不得無憂也。悲夫!自詡老大帝國,物華天寶,乃不知老者常思既往,少者常思將來。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戀心,惟思將來也故生希望心;惟留戀也故保守,惟希望也故進取;惟保守也故永舊,惟進取也故日新;惟永舊也故技窮,惟日新也故藝高。(黃廣川《過清論》
這段文字讀來感人至深,其古白話的語言形式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作者借用課文的功底特別深厚。首先小作者借用了《六國論》中“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的句子形式,從反面來談清朝滅亡的原因。然后作者再借用《少年中國說》中“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句子形式,進一步“過清”,指出清軍潰敗的原因是“弊在技窮”。
四、將課文內(nèi)容翻新,重新造寫
例6、清軍潰敗,非力不足,勢不眾,弊在技窮。技窮而力虧,潰敗之道也;蛟唬“清室茍和,怨技窮耶?”曰:“茍和者源技窮也。蓋屢戰(zhàn)敗,不能僥存。故曰弊在技窮也。”(黃廣川《過清論》)
這段文字無論是形式還是語言都基本上來源于《六國論》開頭一段:“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也?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而標題《過清論》卻來源于《過秦論》,從而顯得新奇獨到,體現(xiàn)了作者駕馭語言的高超能力和深厚的文言功底。
例7、客不在多,有“長”則名,菜不在新,有鱉則靈。斯是醉室,惟吾嗝馨。不辨葉子綠,但覺紅花青。談笑盡靚女,哪有翁與“丁”?可以喪原則,丟“金經(jīng)”。無“請示”之亂耳,無“指示”之勞形。實是醉鬼窟,自詡“醉翁亭”。厚顏曰:“何醉之有?”(《醉室銘》)
這是一則將課文內(nèi)容翻新的典型材料。我們已經(jīng)學(xué)過《陋室銘》,作者利用這一體式,結(jié)合現(xiàn)實,又“仿寫”了一則《醉室銘》,可謂絕妙。它不僅帶有《陋室銘》的韻味,更有現(xiàn)代氣息:“談笑盡靚女,哪有翁與‘丁’?可以喪原則,丟‘金經(jīng)’”(好一個權(quán)錢色三位一體的昏官形象!):“無‘請示’之亂耳,無‘指示’之勞形”(好一個無所事事,無所作為的嗜酒如命的酒徒形象)。最后還厚顏無恥地稱自己的小屋為“醉翁亭”,說自己“何醉之有”。這篇《醉室銘》主要是用來諷刺當代的一些貪官污吏,吃喝玩樂全線出擊,卻不解決勞動人民的實際問題,卻不務(wù)正事。
例8、常記酒店日暮,喝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屋,誤至垃圾深處。嘔吐,嘔吐。驚起蒼蠅無數(shù)。
例9、學(xué)?荚嚐o數(shù),學(xué)生應(yīng)考有術(shù)。深夜答案書,誤被父母擒住。好苦,好苦。明日考試沒譜。
這兩首詞均是在學(xué)習(xí)了李清照《如夢令》后填的較成功的詞。第一首諷刺酒鬼喝醉后誤入垃圾坑,弄得蓬頭垢面,真是讓人“嘔吐”,最后一句“驚起蒼蠅無數(shù)”則是神來之筆,形象生動而多有警示作用。第二首則直接批判一些學(xué)校考試的佳句,開頭兩句點明了無數(shù)次考試也使學(xué)生學(xué)會了許多知識,注意這不是正面的東西,而是如何作弊的技巧。晚上回家翻答案書直接抄寫答案書,卻被父母看見,真是“苦”啊,這樣,第二天的考試肯定沒有譜。實是批評不學(xué)無術(shù)的學(xué)生,同時也對學(xué)校教學(xué)工作中重應(yīng)試教育的局面進行了較隱晦的批評。可見這兩首詞都是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的。
例10、網(wǎng)絡(luò)空間,自由身在,虛幻縹緲?戳奶焓覂(nèi),美眉多嬌;網(wǎng)絡(luò)游戲,刺激奇妙;論壇上下,交流技巧,欲與世界過過招。須某日,若離開網(wǎng)絡(luò),心癢氣躁。
網(wǎng)絡(luò)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網(wǎng)蟲競折腰,昔青蛙恐龍網(wǎng)上亂跳,星際反恐,血腥殘暴,黑客閃客,各領(lǐng)風(fēng)騷,四處亂竄。任逍遙,數(shù)網(wǎng)絡(luò)大蝦,還看今朝。(《沁園春?網(wǎng)絡(luò)》
本例是作者將現(xiàn)代中學(xué)生迷戀網(wǎng)絡(luò)的情況用《沁園春》這個詞牌來填的一首詞,顯得雅致有古典情味,而且押韻也較成功,是一首相當不錯的“詞”。暗用《沁園春》這個詞牌的格式,對網(wǎng)絡(luò)中通用語言把握得非常準確,寓貶于恢諧之中。
[出彩攻關(guān)策略]
一、描摹詩情畫意,叩動評卷老師的心靈
1.使語言具有畫面感。
語言具有畫面感,是優(yōu)秀記敘文的第一特征。“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才使得其詩在唐代詩歌的百花園里搖曳著獨特的風(fēng)采。我們寫作記敘文,若能夠用文字“刻畫”出一種畫面,再現(xiàn)一個場景,使“文中有畫”,使讀者身臨其境,那么我們的作文就可以在幾十萬考生中脫穎而出。請看2008年江蘇高考作文答卷《好奇心》中的一段文字:
相隔不過幾米,奶奶每過幾分鐘,便會放下活兒,“老頭子!”奶奶這么叫。
爺爺不應(yīng),奶奶便急,邁著碎碎的步子走到跟前。爺爺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她孩子般地笑嗔:“這個死老頭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這樣的事天天發(fā)生。
這是一段描寫爺爺奶奶之間一幕日常生活情景的文字。這段文字表現(xiàn)爺爺奶奶歷經(jīng)人生風(fēng)雨之后晚年生活中的相互牽掛、溫情與愛:人在眼前,也要時刻知曉他是好好的,以求心安。這種心靈深處時刻牽掛的愛,通過幾分鐘便放下活兒“叫”,得不到回應(yīng)時的“急”,以及緊接碎碎步子的“邁”,和孩子般笑容的“嗔”等動作,形象鮮明地刻畫出來,展現(xiàn)出一幅人世間最美麗的“愛”之風(fēng)景畫。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這段文字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語言質(zhì)樸,十分生活化。它的主要優(yōu)勢是作者觀察并體驗到爺爺奶奶生活中天天發(fā)生的最能體現(xiàn)深摯情愛的場景,將其典型的語言和形態(tài)“再現(xiàn)”出來,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畫面感,具有打動人心的力量。仔細想想,我們要做到這一點是否就難于上青天呢?
2.使語言具有流動感。
語言的流動感,就是用詞要穩(wěn),句式要活。就是說,詞語使用準確生動,句子形式流暢自由。讀了有流動感的句子,常常使人有如咬一口貢梨一樣清心爽口而又香甜四溢。請看下面的文段:
對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會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體驗。
清晨的時候,當你穿梭在綢般霧氣里的時候,這好奇心便開始了。露水潤著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輕微的聲響,是什么在萌動?泡桐花紫色的蕊無聲地落下來,綿軟得仿佛一捏就會碎,輕柔得一吹便飛散,是怎樣的嬌羞躲在了里面?搖櫓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霧,又無聲地消失于耳側(cè),是誰在哼唱?待到薄霧消散,這一切又似乎從夢境中抽離,它們又到哪兒去了呢?
你只能懷著好奇心繼續(xù)走。
這是2008年江蘇高考某考生題為《好奇心》作文中開頭部分的文字。它描繪出一派清雅美麗而古韻悠然的城市景致。在這段文句里,考生刻畫細節(jié)頗見功力。不論是動詞“穿梭”“潤”“踩”“躲”“穿透”“萌動”,還是修飾語“綢”“輕微”“紫色”“綿軟”“輕柔”,等等,都運用得十分準確生動,也就是說用詞十分“穩(wěn)當”,你看,“露水”“潤”著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出的聲響像什么在“萌動”,泡桐花“綿軟”得仿佛一“捏”就會“碎”,泡桐花“嬌羞”地“躲”在里面等,一連串的動詞十分準確而富有想象地刻畫出一幅晨景圖;這段文字的句式也豐富多彩。有設(shè)問句,有比喻句,有擬人、排比句,有對稱句,有陳述句,整飭而又富有變化,似行云,如流水,給人以美的享受。
3.使語言具有含蓄性。
表達含蓄雋永,耐人尋味,是記敘文語言上品的標志。含蓄性語言的標志,常常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寄予在啟人思考的畫面中,包孕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載著深長的意蘊。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筆、言已盡而意無窮等方式表達廣博深長的內(nèi)涵。請看2007年湖南高考某考生題為《詩意地生活》作文的一個文段:
奶奶依舊用著最原始的柴灶。她說煤火只用來煮飯?zhí)速M,氣又太貴,所以還是燒柴好。于是,在那野草瘋長的季節(jié)里,我和妹妹就跟著爺爺?shù)母^活躍在山野間,砍倒,捆扎,背回家,排開,曬干,一捆捆的柴草就進了柴房。于是,無數(shù)個炊煙梟梟的時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畢畢剝剝的聲響里奶奶通紅的笑臉。特別是在冬日,爺爺燒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則搶著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一串串歡聲笑語隨著炊煙升上天空,訴說著冬日的溫暖。
讀完這段文字,一種深摯綿長的幸福情味蕩漾在我們的心頭。作者在這段文字里,表現(xiàn)了一個普通農(nóng)家的質(zhì)樸人情和幸福溫情,抒寫了作者對詩意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理解。那畢剝作響的柴火,那火光映紅的奶奶的笑臉,那爺爺燒火奶奶做菜的溫潤和諧,還有那“我”和妹妹搶著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的天真可愛的畫面,都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普通農(nóng)家詩意洋溢的生活圖景。而“一串串歡聲笑語隨著炊煙升上天空,訴說著冬日的溫暖”的句子則為我們留下了深長的意蘊。
仔細體會這段文字,我們很多考生的文章是可以達到這樣的水平的。其基本思路是,選取生活中的能體現(xiàn)文章思想的典型畫面,將畫面剪輯成幾個部分,抓住每個部分最關(guān)鍵的“動作”,用一個適當?shù)膭釉~將其連貫地組接呈現(xiàn)給讀者,讓讀者能從描述中體會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由作者“出面”將思想直接“告訴”讀者。
二、注重語言表達技巧,提高議論文分數(shù)
多年高考作文的數(shù)據(jù)表明,高考中寫議論文的考生占絕對多數(shù),但議論的語言大多單調(diào)呆板。有的文章全篇都是一種陳述句式,有的甚至全文都是逗號,段尾才有一個句號,連一個問號或一個感嘆號都沒有,真是靜如止水,淡如蒸餾水了。有的議論語言概念不清,缺乏必要的修飾限制,進而導(dǎo)致表達不嚴謹,影響說服力。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長句與短句相結(jié)合。
一般地,議論文中有長句子可使文章表達更嚴密。但是,句子長,修飾成分多,往往會顧此失彼,以致使句子或成了結(jié)構(gòu)上的病句,或因修飾不當而發(fā)生邏輯錯誤。考生在考場緊張的氛圍中,尤其容易出現(xiàn)此類錯誤。我們建議,對復(fù)雜的句意,我們可以用幾個句子分別表達。當然,如果我們訓(xùn)練有素,運用長句是能增添議論的色彩和力度的。所以,在考場作文中,我們應(yīng)注意長句與短句的結(jié)合,這樣還可以使句子形式富有變化而形成跌宕之美。下面文段長短句結(jié)合運用,很有啟發(fā)性。
高尚的思維造就永恒的幸福?v觀古今,歷覽中外,楚之屈原,于“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中不合流同污而投身汨羅江,死亡的雖然是血肉的身軀而升華的卻是永恒的幸福。毛澤東在敵人的圍剿之下,最后毅然決定長征,一個高尚清晰的思維就造就了新中國十幾億人的幸福。被流放的鄧小平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然而思維的火花卻在他的腦中飛揚——改革開放,一個讓億萬中國人富起來的制度就這樣產(chǎn)生了。至此,我們不得不說,思維的方式?jīng)Q定了人類文明的幸福,幸福需要思維的解讀。(2008年海南高考優(yōu)秀作文《思維解讀幸!)
2.概括與具體相結(jié)合。
優(yōu)秀議論文的語言應(yīng)該富有思辨性。它文采斐然,但不能華而不實;它由材料充實,卻不是完整情節(jié)的記錄。在議論文中,我們學(xué)習(xí)運用概括性語言與具象性表達相結(jié)合的方法,可以使議論語言更有思辨的力度。如:
有一種“好奇心”在魯迅的文章中最為常見:那驅(qū)使國民爭先恐后看“砍頭節(jié)目”的是好奇心;那驅(qū)使鄉(xiāng)鄰聽祥林嫂哭訴的是好奇心;那驅(qū)使阿Q“革命”的亦是好奇心。但,也許這些都只能稱為“好奇”罷了,“心”卻是失去了了。這樣的“好奇”,建立在對他人痛苦的窺探上,建立在“鐵屋子”一般黑暗的愚昧上,如果這也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奇心”,那么沒有,也罷。
試問:真正的好奇心又為何物呢?
真正的好奇心需要思考。如帕斯卡爾所言:“思維成就人的偉大,我們的一切尊嚴都在于思考——即使你只不過是強大自然下的葦草。”如果沒有這種“靈魂在場”之下的思考,那么無論多少個蘋果掉下來,恐怕也砸不出“萬有引力”的發(fā)現(xiàn);無論人類是多么費盡心思地觀察與學(xué)習(xí),也難有一絲一毫的創(chuàng)造與進步。(2008年江蘇高考優(yōu)秀作文《好奇心》)
在上述第一自然段中,作者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了國民中的某些“不良”的好奇心——魯迅所批判的 “看客”的“好奇心”,以此與下文具體論述“真正的”“靈魂在場”的“思考”的“好奇心”形成對比。文章正是以這種概括與具體相結(jié)合的寫法,突出了作者所強調(diào)的“真正的好奇心”。因為文章的重點在立論,所以對“好奇心”的不良一面就用概括的事例提供對照。這樣文章顯得張弛有度,顯示出考生相當?shù)睦碚摬徘椤?/p>
呂叔湘先生說,語言是一種技能、一種習(xí)慣。這就告訴我們,語言能力是可以通過訓(xùn)練來提高的,關(guān)鍵是方法與技巧。只要平時多讀多練,你的語言就會靈韻飛動。
[出彩技巧篇]
一、反問藝術(shù)的運用
運用反問句式,可以加強表達的肯定語氣。而優(yōu)秀的高考作文在這一點上都做得比較好。
例1、共和國元帥彭德懷曾說:“‘茄子不開虛花,小孩子不說假話。’難道我們大人還不如小孩子嗎?”的確,我們從“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帶來的那份淳樸的誠實,應(yīng)該好好把握,怎能任歲月“雨打風(fēng)吹去”,而洗掉了誠實的本色呢?(《把握誠信》)
先用“難道……嗎”的反問句式,再加上彭總的那句稱贊小孩子“誠信”“誠實”的話,表明我們大人確實應(yīng)該比小孩子更能講“誠信”;再用“怎能……呢”的句式進一步強調(diào)我們不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yīng)守住自己的“誠信”的大門。整段話讀來意味無窮,全仗兩個反問句的表達效果。
例2、喊著“狼來了”的孩子在兩次“成功”的欺騙后嘗到了苦果;連一道淺淺的劃痕都不放過的“奔馳”汽車公司以信譽換來了盈利……這些難道不足以告誡我們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誠信嗎?(《把握誠信》)
先從反面講“狼來了”的不誠實的故事,再從正面說“奔馳”公司為信譽而誠信的事,最后再用“難道……嗎”的反問句式,讓人明白了我們必須把握住自己的誠信。
例3、無所謂“人性本善”,也無所謂“人性本惡”,當面臨選擇時,我們需要的不光是果斷,還要有也許是一樁小事所體現(xiàn)的人性。在面臨選擇時,據(jù)說,螞蟻被火圍困的時候,會迅速抱成團滾出火堆,以犧牲最外層的螞蟻來保證種族的延續(xù)。“螻蟻如此,人何以堪?”(何俊潔《面臨選擇》)
先用議論性的語言點出當面臨選擇時不光是果斷,還要有人性,強調(diào)了人性。再舉螞蟻遇火時抱成團滾出火堆以保證種族延續(xù),亦是強調(diào)動物的“人”性。最后用“螻蟻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問,別人動物都能做到在選擇時擁有“人”性,而我們?nèi)祟惸?作者舉螞蟻采取迂回戰(zhàn)術(shù),繞一個彎子還是回到主題上來:在選擇時人應(yīng)比動物更有人性才行。
例4、“美麗”者,外表也,古人早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訓(xùn)誡,若為“美麗”而棄“誠信”,豈不是以“敗絮其中”來換“金玉其外”?小生真乃糊涂也。《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鐘人可謂丑至極,然而他美麗的心靈彌補了他外表的缺陷,使他的形象光輝千古。(《豈可棄我——“誠信”自述》)
作者采用自述的口吻,先講將“美麗”定在“外表”上,雖不十分準確,但作者后用“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訓(xùn)誡來自圓其說,并用一個反問說明如果只為“美麗”而拋棄“我”(誠信)的話,其結(jié)果是用“敗絮其中”來換“金玉其外”,顯得不明智,所以說“小生真乃糊涂也”。而最后又從正面舉了敲鐘人雖丑,但心靈是美的,從而使其流傳千古。
二、設(shè)問藝術(shù)的運用
設(shè)問也是一種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好的修辭方法,如果使用得當,定當收到非常好的表達效果。
例5、可是,我仍想問,風(fēng)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師鏡片下的眼睛閃著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頓地解釋著:“風(fēng)么,就是高低氣壓層的不同引起的,……風(fēng)的種類也可多著呢,有什么熱帶季風(fēng),海洋季風(fēng)……有的風(fēng),帶來寒流的訊息,有的風(fēng)……”噢,原來是這么回事,風(fēng)是自然的產(chǎn)物,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我終于知道風(fēng)是什么啦! “不全對。”哲學(xué)老師脫口而出。我愣了。她接著解釋:“風(fēng)是一種物質(zhì),它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古人言有風(fēng)婆婆的說法唯心的……”啊?帶著滿腦子的問號,我碰到了文學(xué)老師。她正品茗吟詞呢。啜一口清茶,她略帶文化的憂郁,緩緩而道:“風(fēng)是一種文化,對的,一種文化。在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有什么桃花文化,青銅文化,風(fēng),也是一種文化。從《詩經(jīng)》到唐詩宋詞,從漢高祖劉邦到李煜、王安石,風(fēng)無不是一種永恒的文化。譬如,‘大風(fēng)起兮云飛揚’、‘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還有‘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等待。”哦,我明白了,風(fēng)還是一種深沉妙不可言的文化?墒,我不敢再問了,也許,歷史老師會說風(fēng)是一種歷史,迎著歷史長風(fēng)……(《風(fēng)是什么?》)
先提出“風(fēng)是什么”這個問題,然后通過地理老師、哲學(xué)老師和語文老師三人之口分別說出了 “風(fēng)”這個意象在他們心中的答案。地理老師用純地理的眼光來分析了“風(fēng)”的形成原因、種類和相關(guān)信息;哲學(xué)老師以一個哲學(xué)家的口吻闡釋了“風(fēng)”的哲學(xué)內(nèi)函,讀來意味十足;語文老師則用文學(xué)家的眼光來品讀“風(fēng)”,把它理解成一種“文化”,并列舉了從《詩經(jīng)》以來許多與“風(fēng)”相關(guān)的詩句,無一處不顯示出“風(fēng)”的文化氣氛。最后作者說“不敢再問了”,因為歷史老師有歷史老師對“風(fēng)”的理解,化學(xué)、物理、生物、外語等老師他們都各有自己的看法。從而揭示出“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主題。
例6、誠信是什么?才學(xué)說:“誠信是一種虛偽。我可以無所憐惜地拋棄它。”誠信說:“當老師的誠信化為空中樓閣,那么才學(xué)也不復(fù)延續(xù)。”于是才學(xué)凝滯了。(《誠信是什么?》)
本例與其他例子又不同:先設(shè)問“誠信是什么”,然后用“才學(xué)”和“誠信”兩個本無生命無法對話的抽象概念來對話,從而揭示“誠信”不能丟這個主題的。
例7、你知道10減1等于幾嗎?9.對,可也不完全對。
如果是樹上10只鳥,被槍打掉1只,這里的10減1就不一定是9,而可能1只鳥也沒有。
如果是魚缸里的10條金魚,死了1條,問還剩幾條金魚,那么10減1還是等于10.
如果是夜里點燃的10支蠟燭,被風(fēng)吹滅了1支,問到天亮還剩幾支,那么答案是1,因為其余的蠟燭都燃盡了。
如果是桌子的10個角,砍掉1個角,那么10減1還是不等于9,因為我們將看到11個角。好了,如果現(xiàn)在再問10減1等于幾,你還會只想到9嗎?你還有其他答案嗎?(《10減1等于……》)
本例的體式很特別:先提出疑問:“你知道10減1等于幾嗎?”回答說是“9”,再加上作者的評價“對,可也不完全對”。那到底等于幾呢?讀者肯定要這樣問。下文舉了四個答案:等于0、等于10、等于1、等于11.更絕的是作者沒有直接說出“答案是豐富多彩的”這個主題,而是連用兩個設(shè)問,讓讀者自己去得出這個結(jié)論。這就是設(shè)問的魅力。
三、連續(xù)發(fā)問藝術(shù)的運用
連續(xù)發(fā)問如連珠炮,問得你喘不過氣來,正是在這種“緊張”的場面才有一種藝術(shù)的力量在召喚,從而恰當?shù)乇砬檫_意,產(chǎn)生良好的語言表達效果。
例8、誠信是什么?是誠實?是信用?是真誠?是熱情?
誠信是什么?是幼稚?是青澀?是無能?是愚蠢?一百雙眼睛里有一百種誠信,一百個人給我一百種答案。(《誠信是什么?》)
本例作者深悟連續(xù)發(fā)問的真諦。兩段文字一共使用了十個問句,真是讓人應(yīng)接不暇。先用一個設(shè)問“誠信是什么”,按一般的情況,就有可能回答成“誠實”、“信用”、“真誠”、“熱情”,但作者的語言富于變化,沒有這樣做,而是連用了四個選擇問,好認讀者自己去選,不過這四個選擇中的任何一個或幾個似乎都可以作為答案。再來看第二段,作者也是先設(shè)問,但后面供選擇的“幼稚”、“青澀”、“無能”、“愚蠢”中卻無一個可做問題的答案的,但這正是作者的高明,他是反面來說的,意即如果思考不周,他的答案就會這四個中的一個或幾個,那就錯得遠了。所以這兩段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解釋“誠信”的內(nèi)涵的。
例9、“健康”者,能使人精力旺盛,體力充沛,工作起勁,然而“誠信”之“健康”者,何也?四肢發(fā)達之軀殼也。魯迅先生之所以棄醫(yī)從文,亦是為拯救軀殼。而此小生棄我于水底,試問,無誠信之軀殼于己何用?于世何用?(《豈可棄我——“誠信”自述》)
本例的連續(xù)發(fā)問是在最后:“無誠信之軀殼于己何用?于世何用?”這實際上是用兩個反問來強調(diào)“誠信”對人的精神空間的重要性和對社會的意義。如果一個人能把“誠信”的含義看準吃透,那也就不會出現(xiàn)行尸走肉的人或出賣朋友、背叛祖國的小人了。
例10、朋友,走過歷史的煙云,你對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將如何面對現(xiàn)實?你將以什么姿態(tài)去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zhàn)?別忘了,我們正年輕,“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尋找一個理性的答案,讓我們追,讓我們飛。生活要我們?nèi)?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是我們自己的!(《滄海看云》)
本例開頭連用三個設(shè)問:對生活有什么答案,如何直面現(xiàn)實和怎樣面對將來。這三個題一起到來,意志不堅定者、思想徘徊者、生活毫無認識者可能都會在這劈頭蓋臉的問題中清醒過來,從而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而那些本來就對生活有認識的有識之士,則會在這三問中更加堅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從而矢志不渝地朝著既定的方向奮勇前行而絕不后悔。所以作者在這一段的最后說“美好的未來是我們自己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