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教案:《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4 17:57:11
高一生物教案:《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生物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式學習模式,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逐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的知識,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感性的認識,所以教學的直觀性非常的重要。但是學生對遺傳物質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再結合圖片來進行教學設計。按照生物課程標準,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為:簡述核酸的結構和功能,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本節(jié)課2課時達成目標,第一課時:觀察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顯微鏡的方法和關鍵的實驗步驟,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得出結論。第二課時:簡述核酸的結構和功能,重點理解核酸是一種生物大分子,它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通過小組探究合作形式開展教學,構建模型,層層推進,逐漸深化知識。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僬f出核酸的種類。
②簡述核酸的分子結構和功能。
③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劑染色,觀察并區(qū)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過程與方法
①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
②學會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參與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1、觀察并區(qū)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核酸的分子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
1、觀察并區(qū)分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2、理解核酸是由核苷酸連接而成的長鏈。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觀察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第二課時: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實驗觀察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 (略)
第二課時:核酸的結構和功能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