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工作總結
2018-09-28 20:32:35學識網(wǎng)
我國古代的大教學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里的好之、樂之,其實指的就是興趣了。那么怎樣才能在地理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生愛學的目的呢?在這一個學期的高一地理教學中,我是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探索的。
一、認真上好第一節(jié)課,這是點燃學生學習興趣的第一束火花。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在講每一章節(jié)的第一節(jié)課時,教師首先要抓住這個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講好第一節(jié)課,這是學生對該章地理內容是否有興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師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強易引起學生思考與聯(lián)想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對新課的興趣。我在講高一新教材的第一節(jié)課時,我是讓學生假設他們自己是城鎮(zhèn)規(guī)劃師,讓他們規(guī)劃一個小鎮(zhèn)的道路、橋梁、工業(yè)區(qū)以及居住區(qū)等。并讓學生來講解自己為什么這樣布局,并讓同學討論并展開辯論。這樣為學習后面的內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礎,同時這些現(xiàn)象就發(fā)生在學生身邊,是學生有興趣并渴望知道的東西,因而能使學生覺得學習地理能增長見識,真切有用。
二、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的引言
在每一節(jié)課的開始要特別注意新課的引入。可采用歌謠法、地理故事、地理游戲等趣味較強的教學方法導入新課,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誘發(fā)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講世界氣候的季風氣候之前,我引用諸葛亮借東風的故事,提出諸葛亮為什么有先見之明,知道火燒連營是“萬事具備,只欠東風呢?”懸念一出,學生精神為之一振,接著就討論開來,好奇心一來,學習的興趣就被調動起來了。后面的東西就好講多了。
三、靈活運用各種趣味語言。
語言是傳授地理知識,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師教學能力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語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表達準確,精練通俗的語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適當運用一些趣味語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課堂教學妙趣橫生,滿堂生輝。
1、諺語的妙用:
諺語是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長期觀察體會的智慧結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學中運用諺語,可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識。如我講大陸性氣候時,我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來說明大陸性氣候溫差大的特點,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講鋒面雨時我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來描寫鋒面雨,這樣比枯燥地講授教材要好的多。
2、巧借古詩文教學
把古詩名句中優(yōu)美的詩情畫意,結合地理知識的內容在課堂上講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之感,由此創(chuàng)設聽課的最佳境界,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我在講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我用“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來講述隨著地勢的升高,氣溫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氣候比山下的氣候遲了一個月。這些詩歌猶如“味精”,使學生回味無窮,也使地理課增添了一番風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歌曲的借用
在課堂中適時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學生學習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引起學生的思考。
除直接播放歌曲外,我間接引用了一些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通俗歌曲,如田震的《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接著我就問:“黃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風、東南風?分別盛行于哪個季節(jié)?為什么會有這些風?”因此很自然地把季風引進來講了。
四、穿插趣味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大多是喜歡聽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學生。在地理教學中,可以穿插一些相關的趣味小故事,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學生又可以從中獲得一定的知識。例如,在講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時,我講了粵菜與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氣候條件的影響下形成清淡與辛辣的特點。學生聽得津津有味。通過小故事也使學生明白了氣候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從而堅定了他們學好氣候這一章的信心。
五、不拘一格
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現(xiàn)身說法,突破教學難點,例如:我講到高中課陸地環(huán)境的地域差異時,我就例舉東西南北四個區(qū)域,讓去過這些區(qū)域的學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人文特點說出來,學生講到北京、海南、新疆時頭頭是道,幾位講得好的學生,受到了老師的表揚,興趣不斷加深。課堂上沒有來得及講的學生,課后還繪聲繪色的給同學們講述他們對當?shù)丨h(huán)境的親身感受。這種方法,猶如“一石擊破千層浪”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課堂小游戲,小競賽,寓樂于教,有助于學生興趣的發(fā)展。這樣讓學生能眼腦并用,在競爭中學知識,在競爭中掌握知識,趣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