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盲人高考者:失敗無所謂 還想再考一次
2017-06-01 15:18:51新浪綜合
失敗無所謂,就想體驗一次。”
“學法律,是想給更多的殘疾人爭取權利,改善殘疾人的生活。”
———李金生
直到三年后,高考這個特殊的日子再次迫近之際,盲人李金生仿佛還能感受到當時自己坐在考場內(nèi)的隱隱壓力。
“都是盲文!”李金生回憶起那份全國首份高考盲文考卷時,滿是遺憾。他自稱自己的盲文水平不夠高,無法辨別阿拉伯數(shù)字和英文,就連復習的時候都是通過電腦,還以為考試時用的也將是電子試卷。
李金生的那次高考,兩科交了白卷。但那并不是故事的結尾,事后他總結了經(jīng)驗,向教育部門反饋并提出建議。這些建議逐漸變?yōu)楝F(xiàn)實,并惠及后來的盲人考生。
直至今日,李金生還完好保存著當時的準考證。“這是我的準考證,也是后來者的通行證。”李金生對南都記者說。
失明
“傷心過,也就沒什么了”
今年49歲的李金生并非天生失明。
他是河南確山縣人,父母都是農(nóng)民。6歲那年,他被樹枝絆倒,枝條扎入右眼,從此他一只眼睛失明。
高三那年,由于視力問題,加上家庭拮據(jù),他放棄了高考。高中畢業(yè)后,李金生自學中醫(yī),在家鄉(xiāng)開了一家小診所。
對李金生來說,他人生的重要轉折點發(fā)生在1994年。由于左眼本身近視,加上在農(nóng)村勞作沒有注意,李金生最終左眼被查明視網(wǎng)膜脫離,從此兩眼失明。
“這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多年以后,李金生憶起他的世界被黑暗完全淹沒的那一天,強調自己與平常人并無不同,“診所還是照樣開,傷心過,也就沒什么了。”
萌動
花15個月來爭取自考機會
李金生是2000年開始萌生考大學的想法的。在參加高考前,他原先想通過自考上大學。
有一天,李金生在姐姐家門口碰到路人問路,對方自稱要參加自考。“還有這種方法上大學?”李金生和對方打聽了一下情況,接著自己也動心了。
他想考中醫(yī)學專業(yè)。一來他自學中醫(yī)已久,二來,雖然他開了診所,但沒有醫(yī)師資格證。
讓李金生沒想到的是,在平常人眼里一次普通的考試機會,他卻用了整整15個月來爭取。
2001年3月6日,李金生來到駐馬店市自考辦申請考試,被告知河南沒有盲人參加自考的先例。而根據(jù)2008年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國家舉辦的各類升學考試、職業(yè)資格考試和任職考試,有盲人參加的,應當為盲人提供盲文試卷、電子試卷或者由專門的工作人員予以協(xié)助”。
當天下午,李金生就坐上了去鄭州的火車。在好幾個部門,李金生都得到了類似的答復。
李金生不甘心。“我就是要考個學歷。”
之后,他在多地奔走。為了省下住宿費,夏天他帶上扇子和水,冬天則帶著被子和饅頭。
李金生的堅持得到了回報。2002年,李金生被批準參加高等教育自助考試,成為了河南第一位參加自考的盲人,他報的科目是中醫(yī)學。
接下來的幾年,李金生一邊在駐馬店市開盲人按摩店維生,一邊開始自考之路。三年時間,李金生修完了四門課程。
時間來到2005年,他報考的中醫(yī)專業(yè)從自考專業(yè)目錄里被叫停,李金生的自考求學路就這樣戛然而止。
執(zhí)念
“失敗無所謂,就想體驗一次”
李金生還是想求學,“失敗無所謂,就想體驗一次。”
2013年,李金生決定參加高考。這一次,他想考法學專業(yè)。“學法律,是想給更多的殘疾人爭取權利,改善殘疾人的生活。”
2013年12月10日,李金生來到確山縣教育局報名高考,沒有成功。對方告訴他,“目前高考還沒有過一張盲文考卷。”
第二天他又來一趟,還是被拒絕。
李金生認為,如果盲人無法參加高考,將失去很多改變自身的機會。“提到盲人,大家只想到按摩這個出路,實際上如果盲人有更多的選擇,就可以選擇更好的出路。”
幾天后,教育部、駐馬店和確山縣教育局派人到他家了解情況。
高考報名截止時間是12月18日。這天下午,李金生接到教育局電話,電話里,對方勸說他同時報名針對招殘疾人學生的“單招單考”以及普通高考。考慮到單招單考僅限少數(shù)幾個專業(yè),且考試時間在高考之前,李金生直接拒絕,“我想?yún)⒓悠胀ǜ呖肌?rdquo;
半個小時后,李金生被告知,“可以”。
2014年3月底,教育部在年度招生工作文件中首次提出要為盲人考生參加考試提供便利。此前,全國高等教育一直采取為殘疾人單招單考的模式,有三所高校專門面向殘疾人招生。
就這樣,李金生成了中國第一位參考高考的盲人考生。
抱憾
“如果是電子試卷,我不會交白卷”
2014年6月,李金生在近十位盲人朋友以及確山縣殘聯(lián)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來到考場。門口有人拉起橫幅,上面寫著———“熱烈慶祝盲人李金生參加高考”。
李金生有點緊張。“畢竟是第一個嘛,考不好心里不好受。”
臨考前一天,他才被告知,考卷用的是盲文試卷,而非電子試卷。李金生是半路失明,盲文水平并不好。“盲文我都是自學的,水平很爛,更別說用來答題。”李金生有些忐忑。
第一科是語文。
誰也沒想到,李金生一道題也沒答出來。由于對阿拉伯數(shù)字不熟悉,他在“注意事項”上就花了接近大部分的時間,“很多人后來說我沒必要在這里花時間,但我第一次考,肯定要摸清楚。”李金生說,摸完注意事項,只讀完第一道選擇題一句話,考試就結束了。
第二科是數(shù)學。
李金生依然交了白卷。“我復習數(shù)學都是在電腦上,誰會用盲文摸讀出方程式?”一天考試下來,李金生備受壓力。
次日的考試李金生全力以赴。“文綜都是靠實力作答。”最終他的文綜拿了50分。然而,在英語(精品課)考試中,他依然無法摸讀盲文英文字母,“最后都是瞎猜。”
英語這科,他只拿了8分。
李金生認為自己考試失利有兩個原因:一是自己的知識水平不夠,但更多是因為沒有電子試卷,自己不熟悉盲文,摸起來太慢。李金生在報考前申請的是電子試卷,但相關部門答復電子試卷還不是很成熟,所以給他提供的是盲文試卷。
“如果是電子試卷,我不會交白卷,怎么也能答上幾道題”。
鼓舞
當年的建議慢慢成為現(xiàn)實
查到高考成績后,李金生特地給教育部和教育部考試中心寫了一封長信。信里表達了對教育部依法準許盲人參加高考的感謝,另外還附上了向教育部門反饋考試過程中的問題和建議,比如盡快落實電子試卷,允許盲人自帶盲文手寫板、盲文筆等。
2015年,教育部發(fā)布文件,詳細規(guī)定參加高考的殘障考生申請合理便利措施的內(nèi)容及程序。這一年,全國盲人首次大范圍參加普通高考,有8個省份為盲生提供了盲文試卷。
李金生當年提出的建議正慢慢成為現(xiàn)實。
今年4月28日,教育部、中國殘聯(lián)聯(lián)合印發(fā)《殘疾人參加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管理規(guī)定》,其中就包括“允許視力殘疾考生攜帶答題所需的盲文筆、盲文手寫板……等輔助器具或設備”。
如今的李金生,每年都會關注盲人參加高考的新聞。他還記得高考結束時,監(jiān)考老師的一句話———“你做得很好,一人敢為天下先。”
“我覺得很受鼓舞。”李金生說,等盲人高考電子試卷出來后,他還想再考一次。
“想活好就必須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