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報考 > 院校大全 > 高考新聞 > 一流理工大學須有一流人文教育

一流理工大學須有一流人文教育

2016-09-13 09:50:10中國教育報文章作者:儲召生

  一流理工大學須有一流人文教育

  ——對話南方科技大學人文中心主任陳躍紅

  北京大學原副校長陳十一2015年就任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之后,又有一位北京大學名教授選擇了南下。他就是陳躍紅,原北大中文系主任,曾任北大校務委員、北大本科教育改革戰(zhàn)略小組召集人,新學期剛剛走馬上任南方科技大學人文中心主任。

  如今大學名牌教授多校任職并不鮮見。不過令人好奇的是,在北大中文系這樣的人文教育殿堂擔任十多年系領導,他為什么會選擇轉(zhuǎn)戰(zhàn)南方科技大學?日前在京參加活動的間隙,陳躍紅教授接受了中國教育報專訪。

  人文與理工的融合難題

  中國教育報:您在北大中文系做副系主任、系主任13年,長期參與招生、本科教育改革、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等工作。為什么選擇到南科大?

  陳躍紅:如果你深入到中國的高等教育改革當中,就會深刻意識到中國的高等教育正面臨著從數(shù)量型往質(zhì)量型、從一個相對封閉的體系向全球化時代的發(fā)展轉(zhuǎn)型。中國的高校既受到中國古代書院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西方高等教育傳統(tǒng)的影響,同時也處處可以感覺到前蘇聯(lián)高教體制和當下市場急功近利的市場經(jīng)濟的制約,四重體制精神層層覆蓋,給我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使得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總是步履維艱,而學界又都希望高等教育改革盡快有比較大的突破。

  南科大地處改革開放前沿的深圳,又是得到國家批準的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先試學校,為創(chuàng)新性、突破性的改革提供了理想的平臺。這是我選擇南科大的最重要動因。譬如我們希望加強“2+2模式”的通識教育,希望實行跨學科教育,希望從教師為主變?yōu)閷W生為主……南科大就提供了一個機會,她可以在別的學校改革一步都很艱難的情況下,迅速實現(xiàn)“631”招生模式,實現(xiàn)“2+2模式”的通識教育等,讓人很振奮。她如同一張白紙,沒有“負擔”,比較容易實現(xiàn)高等教育國際化、通識加專業(yè)化,突出跨學科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目標。

  中國教育報:南科大是一所理工科大學,人文學科會有大的發(fā)展空間嗎?

  陳躍紅:一流的理工科大學一定要有一流的人文教育,不然所謂創(chuàng)新性人才的培養(yǎng)就無從談起。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理工科大學做過許多嘗試,然而,人文學科如何和理工教育融合,這個難題一直都沒解決。一流理工大學的一流人文教育應該辦成什么樣的模式,這是一個挑戰(zhàn)。在南科大我覺得完全可以嘗試。我的未來一個重要思路,就是想為理工科學生提供最好的人文教育,探索理想的學科發(fā)展范式和科學的課程教育途徑。

  “最好的人文教學”長啥樣

  中國教育報:南科大發(fā)展人文學科,會和其他高校有什么不同嗎?

  陳躍紅:我們要打破國內(nèi)目前綜合大學普通的文學院或者人文學院的文史哲分科格局,在南科大先不成立什么人文系,只成立一系列教研工作室。我們計劃首先成立四個具有研究、教學和實踐功能的工作室,綜合性、跨界性地整合全部教學研究工作。

  中國教育報:能具體透露一下嗎?

  陳躍紅:第一個是經(jīng)典深讀和現(xiàn)代闡釋工作室。開設有代表性的深讀和理解中外經(jīng)典的課程,同時做相關人文研究,給學生提供中外經(jīng)典的教育。不僅講中國的經(jīng)典,四書五經(jīng),唐詩宋詞等;也提供西方的經(jīng)典,講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我們要求學生在大學四年,必須要對中外有代表性的經(jīng)典進行深入的閱讀學習,并拿到學分。

  第二個是人文學術方法論與批判思維工作室。相關課程包括思想史、學術史、學科史和專業(yè)史的內(nèi)容。思想史比如說中國思想史,它不僅覆蓋文史哲,也覆蓋其他社會科學,覆蓋整個中國文化的思想。這些學科的方法論建構(gòu)也尤為重要,它會教你批判思維,研究的邏輯路向,如果你有學術史、學科史、方法論的基本知識的話,那么你再重新來看學術發(fā)展,你就會有一個批判的思維。

  第三個是研究性寫作指導與提升工作室。在本科和碩士生教學實踐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學生的中文寫作普遍較弱,文體、敘述、雅俗不分的大有人在。從而導致一個好的研究做出來,卻無法很好地表達出來。所以世界一流大學多數(shù)都有一門研究性寫作的指導課程或者指導中心。我們把它做成一個工作室,希望我們的學生在畢業(yè)的時候,既能寫很好的英文,也能寫很好的中文。

  第四個是多媒體與跨學科工作室。工作室將來會開設不同人文學科的跨界課程,當中包括藝術設計、建筑設計、現(xiàn)代媒體研究、青年亞文化研究等課程,然后推送給南科大的各學科學生,不管你是物理、化學、數(shù)學還是工商金融專業(yè)的,在4年內(nèi),都應該結(jié)構(gòu)性地、有學分標準地完成上述相關人文課程。

  給學生營造氛圍,創(chuàng)造空間

  中國教育報:不少人總有一個印象,就是理工科比較“硬”,人文學科比較“軟”。

  陳躍紅:我希望把人文中心辦成師生互動、開放性的一個公共空間。老師的辦公室要小,公共的空間要大,然后讓學生把這里當成家。如果你在宿舍里面呆得煩了,你可以跑到人文中心去跟老師喝咖啡,然后一起讀書、談論、設想,甚至玩泥巴、玩造型、做設計,讓學生在里面自由發(fā)揮。學生可以采取注冊制,喜歡來的同學就注冊,跟著老師的項目或者老師的想法做成研究型課程。

  中國教育報:對南科大乃至全國理工科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您有什么建議?

  陳躍紅:對南科大校園文化建設,人文中心最好能夠有建議、督導的力量。南方的大學校園,我們至少應該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亞熱帶的天氣太熱,太潮多雨。因此無論是從學生宿舍,到教室,到實驗室,到食堂,到超市,到圖書館,辦公樓,整個過程應該是互通互聯(lián)的回廊式的建筑結(jié)構(gòu)。第二是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合適的交流環(huán)境,提供聚會的publicplace(公共空間),讓學生可以情不自禁和自然而然地開展活動。

  校園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營造優(yōu)良的校園人文氛圍,要不斷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包括讀書沙龍、讀一本經(jīng)典之作、舉辦讀書會;做校園的編劇大賽、多媒體大賽、音樂大賽等;打造各種文化創(chuàng)意坊,學生一起做一個創(chuàng)意的視頻、節(jié)目,甚至創(chuàng)意實踐項目等。這樣相互交流,同學之間和學科專業(yè)之間的“壁壘”全部打開,大家會變成一個新的知識共同群體,做新的創(chuàng)造,開辟新的生活,讓校園成為文化和心靈安頓的“家”。

[標簽:教育觀點 人文教育 理工大學]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