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6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301-400強
2016-06-01 10:19:36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
中國大陸哪所頂尖中學培養(yǎng)出高考狀元人數(shù)最多?哪所中學是中國大陸高考狀元的搖籃?哪些中學躋身2016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800強?
2016年5月31日,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最新發(fā)布《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diào)查報告》,報告對1952-2015年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兩岸三地3000多名省級高考狀元展開調(diào)查統(tǒng)計。報告顯示,在最新2016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雄居中國大陸高校冠亞軍,香港大學高居香港高校首位,臺灣大學問鼎臺灣地區(qū)榜首。報告建議,高考狀元選大學挑專業(yè)不要盲目追捧最熱門賺錢專業(yè),需做好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立志做學問從事科技研究首選北大清華國科大,從事社科研究首選北大人大武大,經(jīng)商創(chuàng)業(yè)首選北大清華復旦,立志從政首選北大清華人大。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還最新發(fā)布2016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專業(yè)排行榜、2016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2016中國最盛產(chǎn)高考狀元城市排行榜和2016中國高考狀元職業(yè)成就排行榜等榜單。
能否持續(xù)培養(yǎng)出高考狀元等優(yōu)質(zhì)學生群體是檢驗一所中學是否為“頂尖中學”重要標志
一年一度的高考,作為中國目前最大規(guī)模、最為公平的人才選拔制度,是對一個地區(qū)、一個城市基礎(chǔ)教育特別是中學的教學質(zhì)量和辦學水平的年度檢閱,也是檢驗一所中學能否育才、育出優(yōu)才能力的重要標志,更是衡量一個地區(qū)基礎(chǔ)教育均衡發(fā)展水平的賽場。高考狀元就是一所中學的“金字招牌”,能否持續(xù)培養(yǎng)出高考狀元等高分考生群體已經(jīng)成為目前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各界檢驗一所中學辦學水平高低、是否頂尖中學的重要指標。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狀元數(shù)量多少體現(xiàn)了一所中學的師資力量的強弱、學生素質(zhì)的高低、教學質(zhì)量與領(lǐng)導班子管理能力等的高下、校園文化的優(yōu)劣。一所中學培養(yǎng)的高考狀元的多與少對中學爭奪優(yōu)秀生源、贏得教育主管部門肯定和社會認可、提升和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至關(guān)重要。
云師大附中連續(xù)4年問鼎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榜首,堪稱“中國高考狀元搖籃”
報告顯示,1977-2015年,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最盛產(chǎn)全國省級高考狀元,培養(yǎng)和造就了38位省級高考狀元,雄居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6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500強榜首,連續(xù)4年摘得“中國高考狀元搖籃”桂冠;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8人,列第2;海南中學25人,列第3;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3人,居第4;太原五中和銀川一中各19人,并列第5;南寧二中和上海中學各18人,并列第7;有17人,列第8;烏魯木齊一中17人,列第9;石家莊一中16人,居第10。
中國大陸培養(yǎng)高考狀元10人以上中學有32所,是當之無愧的中國“高考狀元夢工場”。值得關(guān)注的是,在中國大陸培養(yǎng)省級高考狀元人數(shù)最多的云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東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和海南中學三所中學中,北京大學最受三校高考狀元青睞,有34人;清華大學有23人,列第3;香港大學居第3,有8人,復旦大學和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各有2人,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和東北師范大學也有1名狀元選擇報考;這些高校在最新2016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均是位居前列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中國頂尖大學、中國一流大學和中國高水平大學。
名牌中學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高度集中,壟斷全國各地省級高考狀元
統(tǒng)計顯示,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中國大陸共有857所中學培養(yǎng)出省級高考狀元,分布在全國27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躋身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6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800強的中學均是中國大陸各省市自治區(qū)辦學水平一流、師資力量最雄厚和綜合實力最強的中國頂尖中學。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研究團隊專家、中國民航大學黨亞茹教授指出,從辦學歷史、師生素質(zhì)、辦學資源、校園文化四個指標衡量,堪稱我國各省區(qū)的“超級中學”。總體而言,1977-2015年中國大陸高考狀元就讀的中學呈現(xiàn)出以下幾大特點:
其一,上榜的中學絕大部分都是各地辦學歷史悠久、師資力量雄厚的省屬或省內(nèi)經(jīng)濟實力較強的地級市重點中學,擁有較豐富的行政資源、教育資源,基本是我國各省市自治區(qū)的“國字號”或“省字號”的“名牌中學”。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研究團隊專家、中國民航大學黨亞茹教授指出,辦學歷史短、優(yōu)秀學生少、拔尖師資缺、校園文化弱、辦學資源差的普通市縣區(qū)中學在與這些名牌“狀元校”的競爭中明顯處于弱勢。
其二,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基礎(chǔ)教育發(fā)達程度影響狀元中學是否均衡分布。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與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相比,上述邏輯在欠發(fā)達地區(qū)更加突出。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基礎(chǔ)教育較為發(fā)達地區(qū)的高考狀元畢業(yè)中學分布相對比較均衡,大中城市的重點中學和縣區(qū)的普通中學均能產(chǎn)出狀元,比如浙江、廣東、山東、河南、湖南、湖北、安徽、江蘇、福建、江西和四川等地區(qū)。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研究團隊專家、中國民航大學黨亞茹教授指出,而經(jīng)濟欠發(fā)達、文化較落后、基礎(chǔ)教育發(fā)展失衡的地區(qū)高考狀元畢業(yè)中學分布更加集中,產(chǎn)生高考狀元的中學多集中在省會城市或大中型城市,很少有高考狀元產(chǎn)生于縣級中學。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研究團隊專家、中國民航大學黨亞茹教授指出,名師出高徒,嚴師出人才,狀元導師與狀元學生相輔相成。師資是辦學的最重要資源,如何保障學校獲得優(yōu)秀師資,留住優(yōu)秀師資是我國各級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亟待關(guān)注和解決的問題,也是消除高考狀元集中不均衡的必要條件。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研究團隊組建于1989年,是目前中國持續(xù)開展大學評價和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富研究時間最長的評價團隊,1989年發(fā)布中國第1個綜合大學排行榜,至今已有27年歷史;自2003年起已經(jīng)連續(xù)14年發(fā)布中國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2016中國高考狀元調(diào)查報告》由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研究團隊獨家編制完成,由趙德國、蔡言厚、馮用軍、黨亞茹和王凌峰等共同執(zhí)筆完成;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諸多國內(nèi)資深教育專家和行業(yè)專家的指導和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讀者可訪問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cuaa.net)和“艾瑞深研究院”微信公眾號(cuaa-net)了解更多報告內(nèi)容。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6中國頂尖中學排行榜301-400強
名次 |
中學名稱 |
所在地區(qū) |
所在城市 |
狀元人數(shù) |
210 |
姜堰中學 |
江蘇 |
泰州 |
2 |
210 |
寶坻一中 |
天津 |
天津 |
2 |
210 |
大港油田實驗中學 |
天津 |
天津 |
2 |
210 |
薊縣一中 |
天津 |
天津 |
2 |
210 |
天津?qū)嶒炛袑W |
天津 |
天津 |
2 |
210 |
天津市第二十中學 |
天津 |
天津 |
2 |
210 |
天津市第一百中學 |
天津 |
天津 |
2 |
210 |
天津新華中學 |
天津 |
天津 |
2 |
210 |
楊村一中 |
天津 |
天津 |
2 |
210 |
天水一中 |
甘肅 |
天水 |
2 |
210 |
梅河口市第五中學 |
吉林 |
通化 |
2 |
210 |
通遼市蒙古族中學 |
內(nèi)蒙古 |
通遼 |
2 |
210 |
通遼鐵路中學 |
內(nèi)蒙古 |
通遼 |
2 |
210 |
桐城中學 |
安徽 |
桐城 |
2 |
210 |
銅陵一中 |
安徽 |
銅陵 |
2 |
210 |
青州第二中學 |
山東 |
濰坊 |
2 |
210 |
青州一中 |
山東 |
濰坊 |
2 |
210 |
烏魯木齊高級中學 |
新疆 |
烏魯木齊 |
2 |
210 |
烏魯木齊實驗中學 |
新疆 |
烏魯木齊 |
2 |
210 |
新疆實驗中學 |
新疆 |
烏魯木齊 |
2 |
210 |
天一中學 |
江蘇 |
無錫 |
2 |
210 |
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安徽 |
蕪湖 |
2 |
210 |
岑溪中學 |
廣西 |
梧州 |
2 |
210 |
廣西梧州高中 |
廣西 |
梧州 |
2 |
210 |
黃陂一中 |
湖北 |
武漢 |
2 |
210 |
武漢三中 |
湖北 |
武漢 |
2 |
210 |
西飛第一中學 |
陜西 |
西安 |
2 |
210 |
青海湟川中學第一分校 |
青海 |
西寧 |
2 |
210 |
同安第一中學 |
福建 |
廈門 |
2 |
210 |
廈門一中 |
福建 |
廈門 |
2 |
210 |
乾縣第一中學 |
陜西 |
咸陽 |
2 |
210 |
湘西州民族中學 |
湖南 |
湘西州 |
2 |
210 |
孝感高中 |
湖北 |
孝感 |
2 |
210 |
新余一中 |
江西 |
新余 |
2 |
210 |
睢寧高級中學 |
江蘇 |
徐州 |
2 |
210 |
琿春二中 |
吉林 |
延邊 |
2 |
210 |
鹽城中學 |
江蘇 |
鹽城 |
2 |
210 |
盂縣一中 |
山西 |
陽泉 |
2 |
210 |
伊寧三中 |
新疆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2 |
210 |
豐城中學 |
江西 |
宜春 |
2 |
210 |
沅江一中 |
湖南 |
益陽 |
2 |
210 |
永州四中 |
湖南 |
永州 |
2 |
210 |
桑植一中 |
湖南 |
張家界 |
2 |
210 |
民樂一中 |
甘肅 |
張掖 |
2 |
210 |
新鄭市第一中學 |
河南 |
鄭州 |
2 |
210 |
鄭州外國語學校 |
河南 |
鄭州 |
2 |
210 |
西南大學附屬中學 |
重慶 |
重慶 |
2 |
210 |
重慶育才中學 |
重慶 |
重慶 |
2 |
210 |
淮陽中學 |
河南 |
周口 |
2 |
210 |
樂至中學 |
四川 |
資陽 |
2 |
210 |
淄博實驗中學 |
山東 |
淄博 |
2 |
210 |
遵義航天中學 |
貴州 |
遵義 |
2 |
210 |
遵義四中 |
貴州 |
遵義 |
2 |
354 |
阿克蘇地區(qū)二中 |
新疆 |
阿克蘇 |
1 |
354 |
平利縣中學 |
陜西 |
安康 |
1 |
354 |
安寧中學 |
云南 |
安寧 |
1 |
354 |
浮山中學 |
安徽 |
安慶 |
1 |
354 |
源潭中學 |
安徽 |
安慶 |
1 |
354 |
安順市第二高級中學 |
貴州 |
安順 |
1 |
354 |
安陽縣二中 |
河南 |
安陽 |
1 |
354 |
安陽一中 |
河南 |
安陽 |
1 |
354 |
林州市第一中學 |
河南 |
安陽 |
1 |
354 |
內(nèi)黃一中 |
河南 |
安陽 |
1 |
354 |
鞍山市朝鮮族中學 |
遼寧 |
鞍山 |
1 |
354 |
巴州二中 |
新疆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1 |
354 |
巴州華山中學 |
新疆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1 |
354 |
庫爾勒華山中學 |
新疆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1 |
354 |
巴中中學 |
四川 |
巴中 |
1 |
354 |
白城一中 |
吉林 |
白城 |
1 |
354 |
會寧縣第二中學 |
甘肅 |
白銀 |
1 |
354 |
會寧縣第一中學 |
甘肅 |
白銀 |
1 |
354 |
靖遠礦務局一中 |
甘肅 |
白銀 |
1 |
354 |
百色祈福高中 |
廣西 |
百色 |
1 |
354 |
蚌埠三中 |
安徽 |
蚌埠 |
1 |
354 |
寶雞鐵中 |
陜西 |
寶雞 |
1 |
354 |
淶源一中 |
河北 |
保定 |
1 |
354 |
滿城中學 |
河北 |
保定 |
1 |
354 |
清苑中學 |
河北 |
保定 |
1 |
354 |
北海中學 |
廣西 |
北海 |
1 |
354 |
北京大學附屬中學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北京二中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北京十五中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北京順義一中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北京五中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北京育英中學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和平街二中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牛欄山一中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西藏中學 |
北京 |
北京 |
1 |
354 |
桓仁朝鮮族中學 |
遼寧 |
本溪 |
1 |
354 |
織金二中 |
貴州 |
畢節(jié) |
1 |
354 |
北鎮(zhèn)中學 |
山東 |
濱州 |
1 |
354 |
昌吉市外國語學校 |
新疆 |
昌吉 |
1 |
354 |
昌吉州一中 |
新疆 |
昌吉 |
1 |
354 |
長春市朝鮮族中學 |
吉林 |
長春 |
1 |
354 |
長春市實驗中學 |
吉林 |
長春 |
1 |
354 |
吉林省實驗中學 |
吉林 |
長春 |
1 |
354 |
九臺一中 |
吉林 |
長春 |
1 |
354 |
長沙市第十五中學 |
湖南 |
長沙 |
1 |
354 |
長沙同升湖實驗學校 |
湖南 |
長沙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