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中語文課前預習意義及方法
2011-09-20 18:56:11學習方法網(wǎng)
導語:語文學習是靠日積月累的,更需要課前預習。那么在課前,怎樣就行語文知識預習呢?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未來社會中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學生學會學習將終身受益。因此,作為基礎(chǔ)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從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出發(f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一、養(yǎng)成良好預習習慣的意義和作用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人建房要備料,農(nóng)民耕作要備耕,軍隊打仗要備戰(zhàn),學語文也是如此。教師講課要備課,學生上課更要備學,這也就是預習。預習在學習知識的整個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任務是復習、鞏固有關(guān)的舊知識,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難點,為學習新知識掃清障礙做好準備。葉圣陶先生說過:“練習閱讀的最主要階段是預習。”《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就對預習解釋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而實際上,預習應該包含緊密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即預先學習和預備學習。預先學習以預備學習為目標,預備學習以預先學習為基礎(chǔ)。預習是為了更好地聽課,以更好地掌握知識。
而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課前如果沒有準備,聽課就顯得被動了,況且課堂上還要聽講,又要記筆記,就顯得既聽得緊張,又記得忙亂,對什么是重點,哪些是難點,根本就抓不住,那么在復習的時候就會費時費力。如果學生課前有準備,那么聽起課來就主動了,課堂記錄就有了重點,對老師的啟發(fā)性問題的反應就快,預習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實踐證明,作為一名中學生,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正確的學習方法,加上良好的學習習慣無疑是取得好成績的法寶。好的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行為控制,保持智力活動的恒常性,而且會使人受益終生。
但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許多同學對預習的重要性的認識還不夠,特別是剛上中學的同學,他們認為既然老師明天還要講,上課注意聽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預習呢?甚至有的同學認為預習是浪費時間。事實上,這種觀念是錯誤的,不可取的。為了取得聽課的主動權(quán),提高學習的效率,那么勢必摒棄這種觀念,重視預習,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二、預習的任務及方法
平時,許多同學一聽老師說要預習,就把課文看了一遍了事,他們認為這就是預習了。那么這算不算預習呢?我想,這僅僅是預習的一個步驟,但還不夠。那么到底怎樣才算是預習呢?怎樣預習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總的來說,預習可以先從老師布置的預習內(nèi)容做起。預習就是在看的過程中,找出哪些地方看得懂,哪些地方看不懂,哪些地方感到困難,哪些地方覺得有問題。至于具體的步驟應做到以下幾點。
1、閱讀。閱讀就是要閱讀單元內(nèi)容說明、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或自讀提示,閱讀文本教材,閱讀課文的注釋,閱讀課后的“研討與練習”。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習之前應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結(jié)構(gòu)和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在進行具體的單元學習前,要了解本單元讀寫訓練的要求,通讀單元各篇課文,在這過程中初步看出各篇課文的共性和各自不同的個性來。當具體預習每篇課文,課前的提示及課后的練習均是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很好資料,因此是決不能忽視它的作用的。這樣,我們就對整個單元和單篇課文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這就有利于我們?nèi)蘸髮φn文進行縱深的閱讀理解。而不同文體的文章,它的閱讀要求是不相同的。記敘文的閱讀要求我們必須做到能從整體上感知文章內(nèi)容或語段,能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脈絡,能初步把握住文章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能初步感受到文章的語言特色。而議論文和說明文的閱讀要求就不同了,在作這兩種文體閱讀時就必須線理解掌握它們的文體知識,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表現(xiàn)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