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教學]空靈不盡之境,亦閑亦憂之絕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29 19:11:39
空靈不盡之境,亦閑亦憂之絕
小悟古詩詞中“空”字的妙用
內容提要:以古詩中的含有“空”字的詩為載體,企圖為讀者找到一些體會詩的一點依據(jù),提供一點資料共賞。內容分為:幾句閑話;小悟之一:空可空,非?;小悟之二:空猶孤獨,空即是有,有還是空;小悟之三:為空消得人憔悴;概而悟之:“空”這一個情字了得。內容無一定的標準分類,望讀者批評指正為是。
幾句閑話
一次偶然的機會,幾個同事邀我一起出一份語文競賽試題,我出了一道體會“空”字在古詩詞的妙用主觀題,師生們都覺得韻味十足余味無窮。于是我跟在此詞后面,走了一段亦明亦暗的“空”路。
說到“空”字的妙用,我們大可不必深究古人寫詩時的緣由。他們用的“空”字大都屬妙手偶得之列。我們今天想盡各種辦法去體會它,只能根據(jù)有限的記載或文字的本身進行各種猜測而已,想象罷了。
“道可道,非常道”,這是老子的話,單是一個“道”字就有多種解釋,“空”字自然也不例外。
空,在開始,似乎就是一個人頭頂上的一個巨大無窮的東西,是有形之物,古人認為天圓地方嘛。后來它就發(fā)展成了“什么東西也沒有”的“真空”,或者“白白地”“空有”起來。再后來它就成了佛家的一塊凈地,“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了。從另一方面說,“天空”一類自然是名詞,“空的”“空地”一類自然是形容詞,“白白地”一類是副詞,用上這類詞不算高明,把它用成動詞算棋高一著。作為詩人,除了具備此等功夫之外,那就是要把它用得至情至性,純詩純美了。
我迎來這個“空”字,它早就在詩史上完成了它應有的使命,我不過是把它當作客人請來,與大家談一談罷了。
小悟之一:空可空,非?
道行很高的詩人,他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意為詩。莊子云: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淡泊名利的人,把自己融入自然,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空可空”,然而一個人既然是人,就不可忘之于情,就是莊子也否定不了的。但詩人們擅長在某一時段,在某一桃源之地沉靜下來,寫他們的無意之詩,使詩達到閑適恬靜的曲徑通幽之境,這就是所謂的“非常空”。
空的出現(xiàn),自然會使人想到大自然大宇宙的曠遠深邃,是詩人靈感的感官物。“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劉禹錫《秋詞》),這樣的晴空萬里,使人詩情大發(fā)給人一種樂觀向上的豪氣。“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對于碧空的印象卻是悵惘與依依不舍的留戀。
也許有人似乎能做到“非?”的境界,逃避世俗融入自然便是這一種。“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雨后的靜謐的深山,用“空”字來描述,目的是用來渲染自己對浣女和漁舟一樣的生活的羨慕,抒發(fā)了王維對世外桃源般的自然之景的喜愛,這“空”字另有所指,真是空山不空啊。他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常建迷于佛,自己就融入自然讓自己進入角色,使“空”成為施情物,擬人化地寫出了自然之景能使人消除雜念的清幽境界。我想,他們都不能算是“純空”的人。一座山,一片水,在詩人的眼里,不是山水,是空靈不盡之境,是帶情的靈氣所在。“霜露熊升樹,林空鹿飲溪”(梅曉臣《魯山山行》),動物的悠閑自在,在今天一個正在緊張施工的城市和正在林毀水失的農(nóng)村是看不見的,F(xiàn)在的詩人構造的是烏托邦式的天空,是一顆無家可歸的靈魂。同樣我們沿著古詩回到開始的地方,我們的靈魂會得到升華的。于是我聯(lián)想到讀幼兒班的兒子,他為什么就對蔚藍的天空就是沒有感覺呢。因為天空被高層建筑擋住了,空也真是“非常空”了,沒有讓人感官的天空,他們自然不會想到隱藏在天空周圍的許多詞:大雁、雄鷹、白云、霧靄、朝陽、圓月……,也不能理解“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美感。到如今恐怕像王維這等詠空的老手,也難寫出一句空字類的詩來。
現(xiàn)在,要體會空字類的詩,你必須睜開眼睛,重新給空下過定義。
小悟之二:空猶孤獨,空即是有,有還是空
空猶孤獨,它埋葬著一大片一大片忠骨。在我看來,空有時候就是孤獨和英雄無用武之地的代名詞。這種孤獨不能隨意談論,否則它的魅力就越發(fā)孤獨了。詩人在悲嘆“空”,其實是在感嘆自己有,一生有才卻壯志未酬,到頭來還是空。這就是所謂“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我們在許多人物的著作中,分享過那深不可測的孤獨。但他們不是談論自己的孤獨,只是堅守自己的命運。而我自命孤獨,不過是寂寞罷了。”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游《書憤》),“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游《示兒》),我不嫌麻煩地寫出詩的出處,目的是為了提煉他們的精神時,不致于落空。陸游的空是悲憤的,又是滿懷期盼的,你能說他的空,空了嗎?不是,這是孤獨的提煉,孤獨的升華,孤獨的深刻。“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zhàn)空臨邊。……笛里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征人骨。”(陸游《關山月》),當他在等待中渴望有朝一日能施展報負時,便被那抱負切掉一空;當他在鐵馬冰河中縱馬馳騁時,便被那馳騁洗劫一空;因為整個朝政都使他孤獨。
任何生命個體都不可能擺脫空的孤獨,這是生命的痛苦,又是社會賦予人的尊嚴,是孤獨的獨創(chuàng),孤獨的放逐,孤獨的迸發(fā)。“屈原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李白是理解屈原的,如果沒有空山丘的同感,哪能把屈原的詞賦歌頌到懸日月的地步呢!屈原的遭遇不必細說,我們有時還是把孤獨以紀念的方式向屈原訴說!“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鳳凰黃鶴在樓臺,輝煌而美麗,但它們都不見了,過去的猶如大江奔流,白云悠悠。人的一生,時光易逝,歲月不倒流,歷史滄桑令人感慨。而歷史正是給我們一代一代的人無限的孤獨,有人因之受害,有人因之受益。我在想,空有時可能就是人類孤獨的價值所在。
“老眼平生空四海,賴有高樓白尺,看浩蕩、千崖秋色。白發(fā)書生神州淚,盡凄涼不向牛山滴。”(劉克莊《賀新郎》),孤獨者之所以能夠孤獨下去,并非因為他自己甘于絕望,而是不忍心于凄涼,人的憂患等不來輝煌的結果,白發(fā)書生怎能不流淚呢。杜甫的官沒有多大,甚至可以說不算官,但他還是想把自己所學施展施展,無奈國家動亂,民不聊生,空有一腔熱血。他自己如此,追懷別人亦如此,他在《蜀相》中寫諸葛武侯祠感嘆“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碧草映階,黃鸝隔葉,本是一種賞心悅目的景象,但黃鸝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這一“空”字寫得特妙,使人油然而生惆悵的感物懷人之意。
“水軍東下本雄圖,千里長江隘舳艫。諸葛心中空有漢,曹瞞眼里已無吳。兵銷炬影東風猛,夢斷簫聲夜月孤。過此不堪回首處,荒礬鷗鳥滿煙蕪。”(杜庠《赤壁》),“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山國演義》開篇語),歷史形而上地賦予我們這種滄桑的結論,使我們看了《三國演義》后,人似乎一步一步被抽空血液,最后全身冰涼,這個過程不僅是嘆息,而是讀完作品后的長久孤獨。
我們回顧歷史,如果只是抱著“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歷史觀去審視,那就顯得太沒人性了。要從人文的角度深入當事者的內心,才能在歷史的長空中共鳴。誰愿意悲憤地陷入孤獨呢?即使孤獨能使一顆顆善良的心顯得卓越不凡,我也愿意他們不再孤獨。沒有辦法,他們以孤獨者的身份走了,要重新提起他們,是一件既驕傲又痛苦的事。他們作品中的人事景情是一兩個字能說清的么?昏君暴君,苦民難民,是一個孤獨者不能平衡掉的。勞役中“萬里不知人半死,三山空見草長生。”(林景熙《讀秦記》),人半死了,三山的草長得高高的,視而不見。何況孟姜女一家呢?孟姜女哭倒萬里長城的故事在審美中杰出了,但這真是我們希望發(fā)生和看到的故事么?
元和六年劉禹錫被罷官,與白居易相會于揚州,路經(jīng)南京時,漫游于這六朝古都。眼見大興土木的都城已殘破,聯(lián)想到敬宗皇帝沉溺聲色,游樂無度,國事日非,感慨萬千,于是吊古傷今,寫下了“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劉禹錫《石頭城》),是啊,滄桑巨變,故國已廢,繁華已歇。潮來潮去,拍打空城,更顯寂寞。如此說來“空”字是對六朝滅亡和國運衰微的感嘆,但他的心里還是有所寄托的,希望當朝統(tǒng)治者能有前車之鑒。
成為空城自然使有愛國精神的人有“黍離”之悲,尤其是征戰(zhàn)常使人家破人亡,情魂俱斷,悲愴于胸。“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揚州慢》)——到了黃昏,凄清的號角聲隨寒風在空城飄蕩。“空城”渲染出凄涼冷落的氣氛,與揚州名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姜夔厭惡戰(zhàn)爭,李頎也不例外,“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李頎《古從軍行》)———連年征戰(zhàn),許多戰(zhàn)士身喪邊地,換來的只不過是葡萄移植到中國而已,“空見”寫出了拿戰(zhàn)士的生命換取虛榮的憤慨。從人道的角度講,這些詩人的“空”,除了有憂患意識外,更多的具有人情味。平民百姓苦啊,君王貴妃也不例外,“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白居易《長恨歌》),愛情本沒有什么過錯,那么多人認為楊貴妃是禍害,但楊貴妃死了,也沒有換來唐朝的興盛。玉顏空死啊,詩人用“空”字來表達世人對人性的戕害。
“空”字在善良的人群里,往往引起人們的尊敬,得到人們的寬容。激發(fā)人們的同情。欣賞古人的作品時,我只希望與他們廝守在一起,以此來保住自己不陷入長久的悲絕。
小悟之三:為空消得人憔悴
往事如詩,“孤燈欲明思欲絕,卷幃望月空長嘆。”(李白《長相思》)。多少回讀詩,情到深處,憔悴很多。有多少帝王將相凡夫俗子為情所累,為情所傷。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白《菩薩蠻》)。一處相思,兩處閑愁,不知是思婦盼夫歸,還是丈夫思家思妻,一個“空佇立”就讓人憔悴不少。
楊貴妃死后,唐明皇的苦思已盡在“空”中,“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白居易《長恨歌》),上文已經(jīng)說過,這里不再多說。
“拂了一身還滿”、“離恨恰如春草”的李后主降宋之后,從一國之君淪為階下囚,從生活到思想都有了極大的變化。他朝夕以淚洗面,一景一物,觸目生悲,遂于今昔盛衰的對比、傷春悲秋的吟詠之中傾訴故土之思、亡國之恨。其情其思,凄切動人,千載之下引人魂動。雖然他被奉為宋詞的開山祖師,但他完全是在“往事已成空”(李煜《子夜歌》)的憔悴中度過的。因為“幾曾識干戈?”而空;因為“夢里不知身是客”而空;因為“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而空。讀李煜,我在他的天荒地老的巨變中,感覺到他精神和物質生活跌落的反差之大,是常人難以遭遇的。李煜的詞把空間聚于愁恨,把時間凝于無奈。“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李煜《烏夜啼》),不過尋常話語,而能在傷春惜花中抒發(fā)家國之痛,用朝夕風雨象征凄苦孤危的心情和處境。“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李煜《蝶戀花》),這樣的空,概括了古往今來多少愛國的仁人志士的亡國之恨。所以說,古人的空,留給我們的并不是空,而是多愁善感和意境深遠的詩的形象。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邑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陸游《釵頭鳳》),陸游與唐婉的愛情在他母親的阻擾之下,已到了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地步,“人空瘦”的“空”字是淚已干的具體寫照。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韋莊《女冠子》其一)。思鄉(xiāng)懷人,月掛天邊,形影相吊,孤寂難熬,魂牽夢繞沒人知曉,徒有而已,空得讓人形容枯槁,此乃枯坐靜待之空。也有坐得淚流滿面的,“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毛滂《惜分飛》)。默默無語兩淚流,淚濕闌干在古人的筆下本不足為怪,花著露就值幾分同情了,更何況愁而無語,相互對看,著一“空”字,境界全出。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若飛絮,氣若游絲?沼幸豢|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徐再思《蟾宮曲·春情》)。少女初戀,她通宵不眠,直到燈火昏暗、月色朦朧之時,還是思潮起伏,戀情難舍。她的身子像浮云一樣無所依靠,坐臥不安;心思像柳絮一樣迷亂,隨風飄蕩。本已氣息奄奄,再作一“空”字,使人傷心之極。充分體現(xiàn)了少女一腔真摯哀絕的情愫。
“蠻娘吟弄滿寒空,九山靜綠淚花紅。”(李賀《湘妃》)。蠻娘尋舜處淚滴湘竹,長空萬里皆是悲寒,九華山的映山紅都因淚血所染,當然也有表示哀悼的白色。但這是這樣一種深情啊,這“空”空得太廣,真有愁思千里相思萬里的味道。
我在整夜整夜地寫這篇文章,被古人的至尚的真情搞得憔悴不堪。我在想前人寫的詩詞中也有美好的祝愿:“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作連理枝。”“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作為人道的呼喚者,應該有更博大的胸懷,“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愿真情走得一路順暢!”
概而悟之:“空”這一個情字了得
當你覺得你所愛的人,人未變而性格變得不可理喻時,你的心情就會一落千丈,空空的,受不了。這說明“空”字是有情的,盡管“空”它有時是以“無情”的詩意出現(xiàn)的。但是如果你去讀一讀古人的離情愁思、時光易逝、物是人非、懷古傷今之作,你就會懂得:“空”這一個情字了得!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這首詞寫一位年輕女性的離情愁思,雨滴梧桐,原本普通之至,可是一經(jīng)詞人點明“空階滴到明”,就有物在人不在的孤寂,也寫出了秋雨的無情,從另一角度來說,人就更有情了。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前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韋莊《臺城》)。韋莊置身于日趨衰敗的晚唐時期,他來到六朝舊都金陵,徘徊于往昔的政治中心,如今已荒廢的臺城,自不免懷古傷今,分外惆悵。在春雨霏霏江草長齊無人理弄名城遺址,人聽到鳥叫感覺六朝恍惚如夢一般,這主要是從一個“空”字表現(xiàn)出來的,鳥聲再好聽,但無人理會,可見此地已蕭條冷落之極。“空”與后兩句中的“無情”“依舊”一起,造成了詩人有情物無情的巨大反差,取得了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傷心秦漢,生民涂炭,讀書人一聲長嘆。”(張可久《賣花聲·懷古》)。前三句排比敘事:虞姬刎烏江;孫劉赤壁功曹;班超年邁守邊。重點是寫后一事,一個書生投筆從戎,功成而名不就,令人長嘆而淚下。“空老!”,更讓報國無門的書生們,在生靈涂炭之時,獨愴然而淚下,長嘆聲里,貫穿了古今多少憂患的話題!“遠送從此別,青山空復情。幾時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嚴公與杜甫相知甚深,曾在經(jīng)濟上接濟過杜甫。唐代宗即位后,召嚴公入朝,杜甫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二百里外的奉濟驛才分手。我認為“空”字此詩的詩眼,如果我們深入體驗詩人其時的心情,我們就會知道盤旋于詩人胸中的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的念頭,把這個念頭詩化后,方能破空而入,動人心旌。只有讀懂了“空”,才能顯出“昨夜”的綿綿深情,才能懂得詩人的良苦用心。
“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喑喑,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冷冷兮意彌深。”(蔡文姬《胡笳十八拍》)。蔡文姬置身于荒野草原之中,仰望藍天,多么盼望春天的南飛的大雁捎回她邊地的心聲,秋季倍返的大雁帶回故土熟悉的鄉(xiāng)音,遺憾的是大雁高飛遠翔,轉瞬間杳無蹤影,只留下自己腸斷淚流,對月?lián)崆?hellip;…,“空”字恰到好處地寫出思念孤獨的內心感受。
1、“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
3、“晚日金陵異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沼泄锰K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歐陽炯《江城子》。4“恨春去,不與人期。弄夜色、空余滿地梨花雪。”(周邦彥《浪淘沙慢》)。
這些深情綿邈的詩人,對自己在塵世的感悟,不可謂之不透徹。然而當我們反復吟誦品讀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對于人生痛苦的體驗,在精神實質上都有不謀而合之處,其中最明顯的是有求皆苦。李商隱的滄桑變故,秦觀的舊事回首,歐陽炯的懷古傷今,周邦彥的傷春余恨,全都在“空“字中讓人了悟。
佛法常說空及不空兩方面,與古詩詞中的人性感悟有許多相似之處?照呤菬o我,獨善自身,不空者是濟世,常多痛苦。在無我的境界下,努力濟世,是空而不空。今天我寫這篇文章,除了對古詩詞有所小悟外,實際上也在探索一定的生活方式。佳人,美景,隕落于無常,除非將時光截流,才能避免無常的慘象。反過來,花開有花開的風情,花殘有花殘的韻致,只有熱愛美幻想美的人,才有閑情寫這些帶有“空“字的香韻裊裊的詩歌。悲劇性的東西,常能深化人生的內涵,才能升華詩的意境?张c不空,情與不情,談與不談意義不大,就此收筆,姑且看作是喝了一杯“詩下醉”的名酒吧。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