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分經驗 > 大學牛人給新生的入學告誡 我的未來我做主(2)

大學牛人給新生的入學告誡 我的未來我做主(2)

2009-08-20 11:20:14文匯報

  給大一新生的“技術性”建議

  盧曉東

  隨著秋季新學期日益臨近,又一批年輕學子將踏入大學校門。通過10多年刻苦攻讀進入理想學府固然值得祝賀,但作為一名高等教育研究者和管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和往屆北大學子遇到的具體情況,我想給即將入校的年輕人提三點技術性建議,希望對新生們過好大學生活有所裨益。

  高三忙?大一應該更忙!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大學一年級作為4年大學生活的開始,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大一應如何度過,才算成功的呢?有一個簡單而實際的標準:大一應比高三更忙。高三有高考的現實壓力,許多同學在家長、任課教師不斷督促下,“被動地”刻苦用功。在考上心儀大學后,便一心想著松口氣、放松一下,這是最要不得的想法。

  大一為什么比高三更忙呢?從中學進入大學后,同學們的學習內容和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從學習內容上講,大學學習的是“高深學問”,知識在廣度上充分展開,且知識本身更加深奧。和中學階段“按部就班”式學習不同,不少同學還有機會在教授指導下,進行前沿知識探索(即“本科生科研”);在生活環(huán)境方面,大部分同學離開父母獨立生活,大學教師不再像中學教師那樣對同學關心備至,有些新生會不知所措。以上這些變化客觀存在,要求同學們付出更多努力去適應,這種努力還需要從被動付出轉變?yōu)橹鲃痈冻,包括了解和熟悉教師新的教學方法、考試模式,學會自我制定學習計劃、安排時間、均衡課內外活動的精力投入等。

  在以上方面,班主任、任課教師和高年級同學(老生)的指導十分重要。同學們遇到問題時,能否學會主動尋找各方面的幫助,同樣是重要的能力。一旦適應了大一的生活,此后3年會相對順利。實際上,成功的本科學習,4年都會非常忙碌。請你相信,這樣忙上4年,會為人生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面對網絡,你可有自制力?

  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大部分家庭都愿拿出錢,為考上大學的孩子購置電腦,這無可厚非。但在給孩子買電腦時,每個家庭都得想清楚:孩子為什么使用電腦?他的大學學習在啟始階段,一定需要電腦嗎?他哪一學年最需要電腦?他的自控能力如何?

  從北京大學每年退學情況看,很多學生都是由于無限度玩網絡游戲造成的。尤其是男生,他們似乎更期待在虛擬世界取得成功。有的學子日夜在宿舍玩游戲,不去上課,老師和同學勸導也無濟于事,遂成“網癮沉溺者”。這不僅影響自己,也影響同宿舍其他同學的正常學習生活。要知道,大學課程進度很快,一旦缺課就會跟不上進度,更有甚者期末考試亮起“紅燈”。2004年上半年,北大某理科院系退學的7名學生中,有3人是玩網絡游戲造成的,占到43%。2002級有一名江蘇籍學生,第一學期選修8門課程,GPA(平均學分績點)為3.14,居中上水平。第二學期同樣選修8門課程,但就因為新購置了電腦,經常不上課在宿舍玩游戲,造成4門課程不及格,GPA僅1.13,不得不辦理退學手續(xù)。

  網絡游戲的存在具有某種合理性,是人們過剩精力的宣泄渠道。但對大學生而言,嘗試網絡游戲是對自制力的考驗。若沒有自制力,經不住考驗,那勢必會受到某種懲罰(比如退學)。當然,學生和家長不應將此視為人生的失敗,而應把這次教訓作為了解自己的一種渠道,跌倒后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入學伊始培養(yǎng)“多元成功觀”

  從單一成功觀到“多元成功觀”的轉變,也是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的重要不同。

  學習包括兩種:一為結構化學習,一為非結構化學習。結構化學習很好理解,就是由教學大綱、教材、專業(yè)教學計劃組成的學習內容;非結構化學習,則是指同學們在課外非正式場合,通過各種形式向社會學習,向不同文化、背景與經歷的人學習。后者稱為非結構化學習,是因為學習內容是零散、潛移默化的,但這些內容會在學習者的思想上成形,并逐漸發(fā)揮重要作用。非結構化學習的具體形式很多,例如去公司打工、旅行、觀看文藝演出、社團活動、支教等等。

  傳統(tǒng)上,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都非常重視結構化學習,卻沒有給非結構化學習創(chuàng)造適宜環(huán)境,留下足夠空間、時間,這是中國教育的重大缺陷。在教育者不斷思考改革的同時,希冀年輕學子能意識到非結構化學習的重要性,并為此擠出時間和空間。在結構化學習中取得好成績是很多學子在中學階段的追求,這似乎也順理成章成了他們在大學的追求。其實,若不以學術性職業(yè)(例如科學家、教師)為職業(yè)理想,學習成績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不必很優(yōu)秀。GPA居前列,并非未來所有職業(yè)——例如銷售員、廠長、出版商甚至美國總統(tǒng)的必需要求,這就是“多元成功觀”。

  很多學子離開學校、走上社會后,才真正領會“多元成功觀”的意義,有的甚至希望大學生活“再來一次”。所以,新入學的同學應在這方面早早思考,做好實踐準備。

  (作者為北京大學教授、教務部副部長、元培學院副院長)

  學會讀“無用”的書

  蘇長和

  英國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小孩子在12歲之前,父母如果沒有帶他去過博物館,那他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去博物館的情結。我想,把博物館換成圖書館,道理也一樣:人在成長的階段不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大概此后再形成怕也不易吧。

  大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心智最為稚嫩,其閱讀和交友的范圍,對此后人生的展開會打下深深的烙印。保持閱讀的好習慣,會終生受用。古人有云,好書如至友,讓人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免受鮑魚之肆。不過,囿于現在大學過于細化的專業(yè)界限,以及過于實用的人才培養(yǎng)要求,我發(fā)現現在大學生有上不完的課,讀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證。與此同時,大學生看上去反而少了文氣少了書卷氣?磥,大學階段天天讀書,但是讀什么樣的書,還是有講究的。

  依我看,大學階段要學會讀“無用”的書,F在的大學階段人才培養(yǎng),大抵以專業(yè)劃分為模式,若專業(yè)劃分過細,加上課程體系狹窄,學生閱讀的范圍必定極為局促,其想象力拓展往往如丸之走盤,脫不了狹隘的格局,螺螄殼里打圈圈。因此,在良師益友的輔助下,學會主動閱讀與本專業(yè)無關甚至看上去“無用”的書,對培養(yǎng)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很有必要。

  對于初進校門的一年級文科學生來說,不要被考證考級之類的“有用”讀書所累,在學好專業(yè)課的同時,不妨以“心中無專業(yè)”的態(tài)度,自己給自己擬定一個大學前三年的通識閱讀計劃,這個概論式、入門級的閱讀計劃至少應該包括新舊兩部分。所謂“舊”,是指成型的各大專業(yè)體系,如中外哲學、政治思想、經濟原理、文明史、法律哲學、社會學、國際關系、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技術史等;所謂“新”,是要想辦法了解各個知識門類最新關注的前沿話題是什么,其發(fā)展趨勢為何。“非舊無以為守、非新無以為進”,有了新舊搭配,容易使自己調整興趣愛好,找準進一步鉆研的方向,提出問題解決的可能性。

  這么龐大的閱讀計劃會將很多人嚇退。其實,有本科年級學術導師的指點,可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至于書目選擇,則最好由有名望的教授指定某領域最權威經典的作品,書不在多,好書一本,甚至就可改變自己人生。真的算下來,大學前三年通識閱讀書目100本足也,大約10天閱讀一本,量很小了。

  這些看上去和自己初選專業(yè)關系不大甚至“無用”的書,讀起來可能枯燥,傷腦筋,但是它們是人類智慧積漸而成的大作。許多看似“無關”、“無用”的知識,現在讓它先沉睡在大腦深處,但是一待有相關知識之刺激、融匯,則會由聯(lián)想而生成,由嫁接而突破,產生與眾不同的發(fā)現。

  有了寬廣的知識背景,進入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慢慢就會從“心中無專業(yè)”到“心中有專業(yè)”。這些知識會使學生逐漸形成獨立判斷的能力,特別是明了興趣、特長和職業(yè)發(fā)展之關系,對于有志于科學攀登的學生來說,他可以在自己興趣和特長相結合基礎上繼續(xù)從事愛好的專業(yè);對于希望步入社會工作的學生來說,這些各門知識所訓練出來的邏輯思辨能力,一定比功利“有用”之知識對他們保持在社會上的持久競爭力更為有益。

 

[標簽:大學 高中生活 閱讀 化學 啟蒙教育]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