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要讓材料和思想緊緊“膠合在一起”
2008-04-15 10:03:03閩西日報
時下,中學作文為獲取中高考閱卷老師的青睞,不少語文教師教學生寫“靚麗文章”,追求文采,在文章的各段落安排幾句優(yōu)美語言,使閱卷老師眼睛一亮,從而獲得“高分”。這樣的教學本來無可厚非,但是,教學者在突出作文的文采時,往往忽略了寫作最重要的東西:對意義的感悟和追尋。結(jié)果不少考生作文只是堆砌一些華麗的辭藻和優(yōu)美的詞句,用大段空洞的排比造勢,去掉一些浮夸的內(nèi)容后,真正有思想的東西很少,膚淺而單薄,成了名副其實的“空話文”。
其實這種作文得分的偶然性很大,很多有識之士已經(jīng)看到了這類作文無病呻吟的本質(zhì)。在此要提醒考生:當我們對“技巧”孜孜以求的時候,千萬別忘了作文一定要凸顯思想的深度,力求“文質(zhì)兼美”。
第一,讓作文的立意彰顯“思想之美”
一般拿到一個作文題,考生們都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或者是人,或者是事情;或者是課本里的人物事情,或是生活中的人物事情;或是自己的,或是他人的。但這些聯(lián)想獲得的只是粗糙的材料,如果不能感悟出其中包含的意義,就不可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因此,當我們想起與題目相關(guān)的事情或者片段情景時,需要思索:里面有什么意義,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對意義的感悟和追尋,是構(gòu)思立意的基礎。要思考作文的立意是否獨特而有深度,避免人云亦云,避免思想的幼稚,要盡量挖掘有深度的思想內(nèi)涵。關(guān)注時代,關(guān)注社會熱點,時?磮罂措娨曅侣,多讀一些時文,善于從社會現(xiàn)象中體察人生,在放松精神的同時思考一些學習之外的事情,在思考過程中澄清自己的靈魂,對人生、對社會形成自己的看法,力爭在文章中表現(xiàn)出卓爾不凡的思想。另外,作文要善于以小見大。社會熱點不是空談大道理,不是調(diào)子一味拔高,要就小的方面見深刻的道理,見微知著,才是深刻的作文。
第二,讓材料和思想緊緊地“膠合在一起”
在材料的運用上,不少考生存在以擺問題代替分析問題的現(xiàn)象,缺少對材料的分析和評論,材料只是孤立地存在,成了多余的羅列。正確的做法是,要在材料的敘寫中滲透自己的感悟,要瞻前顧后,在材料之前、之后加上與主旨關(guān)聯(lián)緊密的感悟語或點評文字,讓思想和材料有機融合在一起。只有以“思想”這根紅線串聯(lián)相關(guān)的材料,讓材料洋溢著理性的光輝,文章才有深度。
第三,讓語言“跟著思想走”,滲透文化的特質(zhì)。
語言之美首先依賴于思想之美,有文采的語言必須是體現(xiàn)思想內(nèi)核的,才富有表現(xiàn)力。一是對幾個不同事例逐個進行一句話高度概括,使之構(gòu)成排比句,這樣既充實了內(nèi)容,又體現(xiàn)了文采。例如:“還記得一人一馬的郵路上的王順友,教我敬業(yè);還記得為友守墓30年的陳健,教我守諾;還記得舞出千手觀音的邰麗華,教我不屈;還記得生命中無數(shù)幫助過我的人,教會我愛……他們都是記憶長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著我。他們教給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財富,它們不會被風化,而會隨時間的風、時間的流水傳到心底,浸潤全身,恩澤我的一生。”(《時間不會使記憶風化》)二是讓文字表現(xiàn)出深厚的文化積淀,避免枯燥干癟、孤陋淺薄,使文章飄逸出濃濃的醇香,耐人尋味。
第四,于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處點亮思想的光芒
不少考生喜歡用“題記”,如果與中心意義風馬牛不相及,題記便成了多余。不少考生喜歡在文中寫景,如果不是為了表現(xiàn)主題服務的,寫景便成了擺設。無論運用哪種表達方式,都不能脫離“意義”而存在,都要表現(xiàn)思想性。要旗幟鮮明地突出自己的思想?紙鲎魑牡闹髦紤撛诒容^明顯的位置突出出來,讓閱卷人看得見,摸得著。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處突出中心語、關(guān)鍵詞,使文章“處處指向中心”,便于把道理說透。
第五,讓思想凝聚思辨的色彩
中學生面對復雜的現(xiàn)實社會,受主觀情感的支配,容易產(chǎn)生片面、夸大、過激的思想情緒,暴露出思想的幼稚。而用一分為二的、發(fā)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待事物,就會有思想的深度。
第六,讓“真善美”成為考生的思想主流
很多考生一聽“立意要深刻”,就以為要把作文的思想感情升華到很高的高度,把它神圣化。還有的考生捏造事實,虛假為文,騙取高分,如有的考生作文時一邊編造“父母雙亡”之后自己如何堅強面對世事,一邊在心里對健在的父母說一百個對不起。這樣作文,危害極大,此風不可長。其實,中學生應該強調(diào)寫“自我感受”:表現(xiàn)積極向上的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它發(fā)自內(nèi)心,不是矯揉造作;它符合社會進步,揚善懲惡,表達對社會和人民的良好愿望,對自己和別人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它使人的心靈受到美的陶冶,給人以美的感受。